913.周老七远游(上)(2/4)
因为想出了这个绝妙的比喻,他大笑了起来,众人也都跟着赔笑。又有人感慨道,“这条大江,算是被买活军给盘活了,我们上船这快半个月了吧?见到修建船闸的地方都有七八处,也是密密麻麻都是人头,真难想像这些船闸都建起来之后,一旁的州县会有多富庶,船又有多好走!”
说到这里,就算是最心事重重的周老七,也不由得微微点了点头——其实,就算是现在,大家也显著地感受到了船行体验的改善,且不说白天黑夜都能走,水流反正肉眼可见地平缓了很多,有时候甚至让乘客们感到有点儿不适应:他们当然是都会坐船的,在叙州、万州这一条线生活的百姓,倘若不会坐船,基本上就是寸步难行,百姓们大多都习惯了颠簸周折的船行,可这一次东去,都半个多月了,船只就没有在险滩上转过什么圈圈,经常是夜里入睡时在一地,舒舒服服,只感受到微微的轻晃,好像船都没有往前走,然后早起一看,已经是换了一个地方,说是夜里不敢扯帆,就是随波逐流,也走了二十来里地呢!
不过是半个多月,他们已经过了三峡大半,也就是在三峡这里,才找到了一点从前的感觉,有些险滩还是觉得水流比较湍急,可即便如此,走上几日也有一个船闸建立在原本最险的地方,原本一船人提心吊胆,在旋涡里打转,等待着转弯时机的航点,现在……风平浪静,石头都被淹在下头,就等着开闸放水他们跟着往下走就是了,这样的体验,改变得何止是一星半点?
虽然船闸也就建好了两个,但不得不说,给人的感觉是极好的,让人们都不禁兴起了对未来的向往——倘若有一天,整个三峡都变成一个大船闸,船只再也感受不到一点险峻,就好像仙画里演的那样,天地一画境,人在画中游,可以于平静的水波中,从容地欣赏着两岸的锦绣河山,那就真不知道,该是怎样的神仙享受感!
“反正啊,有了船闸,有了这电报线,这三峡,以后就是天堑变通途了,所以你说,沿岸的那些村镇,哪有不下死力去帮手的?”
船夫也是感慨道,“船闸和发电站那都是相辅相成的,有了发电站就可以给电报站供电,甚至可以做到家家户户都通电,都免费用电,多余的电力还可以输送去别的险滩,搞电力拉纤……一环扣一环,你说,就是云县,也远没有做到家家通电吧?用的也还不是水电,而是人力电、畜力电吧?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本来么,我们蜀地和外头交通不便,只能关起门来自己过日子,还觉得这不是什么好事,至少和买地联络就很周折,但现在看,嘿——我们巴蜀果然是得天独厚、钟灵毓秀的好地方,这不是,靠着一条大江,怎么倒比云县的日子还过得好了?”
家家户户通电,免费用电?
别说这船工的话里透着羡慕了,就是吏目们也都忍不住啧啧赞叹起来,他们在叙州自然更是视电力为最珍奇的奢物了。有个叫黄超的吏目道,“这件事,我是知道的,我还看过讲水电站和船闸的仙画哩,我有一个好朋友叫方密之的,他现在就是搞这一块的专家,过得非常得意,唉,他曾写信给我,叫我去买地读书的,我当时一念之差,没有过去,而是留在叙州做了个吏目……”
他话里透着十分的惋惜,众人听了,也都为他唏嘘,又有人为他出主意道,“你调动去哪里?其实你还不如就弃官去投奔你那个朋友,现在只要是理科上有才能的,做什么都容易。你们可知道,复兴会搞的那个锦官城药火案,其中操刀做药火的那个药师,居然都活下来了,没被处死——就是因为他的药火搞得好!甚至没有送入矿山服役,而是把他打发去矿山边上的药火作坊了,据说,我这也只是听说,倘若他能改进生产线的话,还能减刑呢,不十几年,又能重获自由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