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六姐门下忠犬张宗子(2/5)
张宗子虽然是社长,但他在采风使位置上工作相当繁忙,平时的庶务也好,和沈宛君所结的南社之间的君子之争也罢,多数都甩手给卓珂月等人料理,因此,卓珂月岂不是要讽刺他登门时多数夹着尾巴,难得偶尔趾高气昂,便是因为偶然尽了社长的职责,暂时可以抬头做人了。
再要说张宗子的文章,谈论的果然便是如今万国博览会带来的话题——这博览会一开个月不要紧,城中的流行风尚,如今九成九都和它有关,先是咖啡、可可亚两种饮品,引起了极大的议论,其次便是圆裙的爆发式流行,这几天,天气稍微凉下来了,还算是好的,前一阵子秋老虎,走到金融街、大学街去看一看,男男女女,稍微有些身家的,怕不都是穿着各种料子的圆裙?
连襟的、不连襟的都有,还有不少明显是鞑靼方向来的土番,直接就把自己穿的长袍样式,拿来做了圆裙——对襟的长袍,把两边开的片缝死了,不就是圆裙了么?天气微冷之后,可以用鞑靼人惯爱,绣了金线的绒布做,那可当真是新鲜好看!
这些鞑靼人,在羊城港压根就不知冷热,气温报着都低到十二、十度了,身上穿着厚布料做的圆裙,底下照旧是光腿凉鞋,你说他是热呢,还是冷呢?一问之下,羊城港的冬天对他们来说压根就不算什么!非得要到下雪了,他们才认为穿上厚裤子、布鞋是有必要的。就这会儿的气温,鞑靼的夏季早晚都比它凉,光腿没什么感觉!
卓珂月、张宗子等戏社成员,很多都在大学任教,今年最时新的几样东西,他们是早都有的:墨晶眼镜、无顶的帷帽、上好的麻编凉鞋,顶多就是为连襟裙置办一条皮带罢了,至于咖啡、可可亚,以他们的能量来说,也早已品尝过了。至于说戏曲上的时髦,也就是英吉利使团拿出来的《王子复仇记》,他们也不像一般的游客一样浅尝辄止,有张宗子在,想看都能去多次观摩。
当然,博览会带出的热点,并不止这么几件,在民间,王子复仇记所受的注意并不过分,很多人议论的是金陵的琉璃宝塔,广陵的二十四桥,武林的武林十景等等,《白蛇传》故事,也流行起来了。不过,在戏曲界来说,《王子复仇记》是行内人纷纷讨论的一出剧目,英吉利的展位因此超过了法兰西展位,在艺术上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固然也有一帮人被法兰西的油画吸引,但油画是早已接触过的东西,而这故事是新见的,虽然演员的表演并不高明,但台词、结构,以及表演时的手法,都让他们感到自己的灵感受了极大的启发。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这一段台词,对卓珂月来说,是有相当的震动的。他自己已经前去观览了两次该剧,并且设法弄来了台本,虽然所用的是英吉利人的文字,但只要肯找关系,肯定会有通译愿意把它完全地翻译出来。
其在展位上的演出,是每日循环的,每天一场,每一幕中间有长休息,英吉利人尽其所能,找了很多欧罗巴的洋番演员,或者说拥有演员才能的同乡来,有些演员本职工作是乐师,或者只是擅长歌舞,或者干脆就是跑来买地务工的水手,只是因为有表演的勇气,而且汉语不错,就被延揽进来了,可想而知表演质量并不太高,但即便如此,就卓珂月所感受到的,就已经足够震撼了。
卓珂月认为,在白话剧这个领域,《王子复仇记》简直已经进入到了另一种层面,它把极为复杂且抽象、严肃的议题,通过情节进行了紧凑抓人的包装,达成了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效果,如今买地流行的白话剧,虽然其中不乏有他自己主笔的,但相较之下,简直就犹如萤火见月,就如同所有民间旧式的话本,和《红楼梦》之间的差距一样,叫人不得不感慨作者那横溢的天才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