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瑶期入选(3/5)
不过,她大学读的是金融系,却不愿从文学上出身,而是要走理科的路子,同时还兼修了政治系的学位,这一点来说,在叶家算是少见的,却是跟了养父沈君庸的路子,沈君庸也是叶、沈、吴几家之中,少有地脱离了文艺界,进入金融界的人才,他虽然没有亲自主持过实务,但金融系这几年来,却培养了许多优秀毕业生,尤其他大力提倡金融系学生兼修法学,这一点也得到了六姐的赞赏,令他在学术界威望大增——买地如今的金融法规,几乎空白,正需要专才制定典范,因而,兼修生的出现,填补了用人上很大的空白。
像她这样聪慧的小姑娘,家境如此优越,自己又是才气逼人,自然很有架势,衣食住行都极为讲究,沈君庸对她也十分疼爱,一有闲时,夫妻两个便带着叶瑶期到处浪游,一家人也是这茶馆的常客:
羊城港这种面向上层人才的茶馆,大概也有三四家,其中颇有些采取的是邀请制,一年的入会费都不便宜,沈君庸却是都办了会员,时不时就带着妻女前来吃茶,因他认为,这些茶馆难得的,并非是上等丰盛的茶食,而是那些茶客的见识和谈吐。这道理也的确不假,一家人每来此处,几乎都有收获,叶瑶期笑道,“我是感受到了一些社会思潮的端倪,记下来以备后日验证。”
她又低声对张华清说道,“不过,坐下来这么久,很少听到他们谈起吴世兄的案子,看来,城里新鲜事太多了,这案子如今已经失去了大家的关注呢,我们想要听说一些线索,估计是不成了。”
对于吴家这个不肖子,张华清是颇为不屑的,虽然两族也算姻亲,但沈家家风更清正,门中人才更多,再加上这个吴生的死法并不名誉,做母亲的不好和女儿多谈,闻言只是摇头道,“这样的人,活在世上也没有什么好用处,是死是生,有什么要紧呢?这你别管了,自然有更士们查去。”
叶瑶期见舅舅也只是笑而不语,心中暗道,“我也不是小孩儿了,打量我什么都不知道么?今日这茶馆几乎满座,是从来没有见到的景象。这肯定和前些时日,更士署出手清扫陪侍业有关,吴世兄之死,似乎和陪侍业有所牵连,前些日子,更士署把报案被偷窃的家庭都召集起来,盘问他们有没有去过陪侍馆子,这事我都听说了。那些苦主,多是咬死了不认,但这种事怎可能是一句没有就告终的?毕竟是死了人的大案。到底该排查的还是都排查出来了。”
确实,这件事并不名誉,而且大家很快就把陪侍女和入室盗窃案联系在了一起,这些苦主,可以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但折损了钱财,没了脸面,大家都指指点点,认为他们是在买地还敢流连花丛,试着钻空子,竟是胆大包天,想要变相票唱的悖逆恶徒,事业上损失极重,而且,家里人还有些要闹离婚的。
自然了,没有实证,也无法把他们治罪,这些后果,对于自己经营生意的商人,也不算是太严重,总能承受得起。但那些提供陪侍服务的餐馆,一来是要避风头,二来,此事出了以后,除了商人以外,有正经前途的谁还敢去?三来,就算是商人,也怕自己和陪侍女交往,反而成了她们眼中的羊牯,打探出情况来,勾结盗贼来窃抢,因而,一时间陪侍业大受打击,这些茶馆的客人,平日里只怕除了来茶馆,还多是去陪侍馆子消闲的,陪侍馆子销声匿迹了,也就都来了茶馆,这才是今日人多的根本原因那。
“这新闻其实也不小,我们学校周围的茶馆,多得是学生在议论,偏偏在这里没人提,其实就说明一点,这茶馆里的客人,多都是去过陪侍馆子的,总不好说自己的是非。”
叶瑶期又在本子上落了一笔,表面一片天真,似乎在专心吃茶,实则竖起耳朵,什么消息都不放过,心中暗道,“情报局的线人,只需要应聘到茶馆来当个跑堂,真是什么样的消息都有,也不必再另外找人了——不过,谁知道他们找了没有呢?也许是都有的,只是情报来源,互相印证,多多益善,他们也不怕收到重复的线报罢了。”
“只是我这里,既然想到了这一点,那便该把心思放得更深,就算是一样的消息,也要别出心裁,多找一些解读的角度,更要从我特有的社会关系之中,挖掘一些消息出来,也叫他们看到我的价值,世上事,要么不做,要么就要做好,我既然立心要为这社会的发展出一份力,那就要尽量贡献出我的能为来。”
原来,叶瑶期是去年起,便被情报局私下发展为线人的,她因为从小生长在买地,把买地认成了自己的家乡故土,对此地的感情特为深厚,并且由衷地希望,买地能把自己的好处,尽量多地往外散播出去,把不符合买地规矩的陈腐旧物,多消灭一些,就是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