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宠爱(4/5)
李常乐的身体也跟着冷下去。顾明恪是裴纪安的表兄,表兄赐婚,裴纪安不应该高兴才是吗?他为什么看起来这样难受?
韩国夫人听到李朝歌和顾明恪赐婚,手里的扇子顿了顿,脸上也明显不高兴起来。韩国夫人知道天后绝不会让亲生女儿和亲,所以韩国夫人一直不慌不忙。她从一开始就知道,吐蕃必然是白忙活一场。
但是,韩国夫人没料到皇帝竟然顺势给李朝歌赐婚了,赐婚对象还是一个外人。韩国夫人一直想着让贺兰敏娶李朝歌,武家其他人都觉得不错,韩国夫人试探天后,天后态度模糊,有些默许的意思。如今皇宫全由天后一个人说了算,天后允许,这桩婚事就稳了。韩国夫人安心等着李朝歌和儿子完婚,结果,李朝歌的驸马竟中途换了人?
韩国夫人脸色骤然阴沉,明显的连周围宾客都看出来了。吐蕃使者对前段时间的事情也有所耳闻,李朝歌和顾明恪的事闹得纷纷扬扬,说什么的都有,现在他们两人成婚,似乎也顺理成章。
吐蕃大贡论说不出话来,他们内部谈论了几句,大贡论问:“唐皇便没有其他公主了吗?唐皇这么多女儿,莫非就没一个合适?”
李常乐一下子紧张起来。她知道自己不用慌,可是听着大贡论的话,李常乐还是觉得说不出的刺耳。
义安公主和盛元公主之后,那就只剩李常乐了。
皇帝说:“昨夜父皇给朕托梦,说近日大雨,他又犯了腿疾,无儿孙环绕膝下,十分寂寞。朕醒来后想起父皇,感怀于心,愧疚难安,只可惜朕困于深宫,无法亲自去道观侍奉,正好广宁年纪小,性情活泼孝顺,父皇如果见了她,应该会很喜欢。朕已拿定主意,让广宁去道观侍奉几年,等代朕尽了孝心后,再考虑婚嫁之事。”
李常乐听到这些都愣住了,她惊讶地看向台下,几乎想要提醒:“我明明和裴阿兄……”
天后不动声色,淡淡瞥了李常乐一眼,侍女立刻跪到李常乐身边,用力按住李常乐的手。李常乐的话被打断,整个人脑子都反应不过来。
为什么呢?她明明有婚约,皇帝为什么让她去道观侍奉?李常乐倒也不排斥做道士,李家的公主王爷中当道士的多了去了。太上老君是李家的祖先,他们入道后不必剃度,依然享受皇室待遇,却不必受世俗规矩束缚,活的不知道有多潇洒。如果皇帝思念祖父,李常乐去道观侍奉几年也无妨,大不了晚几年和裴纪安成婚就是。真正让李常乐发慌的,是皇帝话里话外,都流露出一副李常乐尚未订婚的样子。
吐蕃人有些不高兴了,他们求娶盛元公主,皇帝说盛元公主已经订婚,他们退而求其次,皇帝又说广宁公主要出家做道士。一而再再而三,皇帝这是看不起他们吐蕃吗?
吐蕃大贡论生怒,说道:“我们诚心修好,唐皇却屡次推拒。我等并没有看到唐皇议和的诚心,若唐皇真想和吐蕃和谈,请拿出诚意,出嫁真正的公主。”
皇帝今日一直病恹恹的,说话也慢慢吞吞,没什么力气。但是现在,皇帝依然还是那副苍白的脸色,声音却忽然抬高,顿时压过了满堂丝乐:“朕是九五之尊,朕亲封的嗣女,怎么就不是真公主?大贡论今日一直说大唐没有诚意,依朕看,尔等咄咄逼人,蛮不讲理,才是真正没有诚意。”
谁都能看出来皇帝生气了,皇帝封任城县主为公主,吐蕃人如果愿意那就好好谈,不愿意就滚。吐蕃人内部飞快地交流,他们表情剧烈变化,看起来意见并不统一。但最终,他们还是收了声音,默默坐回席位上。
吐蕃人接受了这个结果,大唐只是不想和他们打,并非不能打。吐蕃最开始野心勃勃想娶真公主,但是现在皇帝露出翻脸的意思,他们马上怂了,觉得王女都一样,只要名义上是大唐的公主就可以。
吐蕃人消停了,大殿中其他人也安安静静,不敢造次。皇帝身体病弱,但终究是一位拥有天下最多人口和大唐有史以来最广袤土地的帝王,他只是脾气好而已,真惹恼了他,绝对吃不了兜着走。
丝竹声依然悠扬,教坊司换了一批舞姬,施施然上前,踩着鼓点跳胡璇舞。有歌舞助兴,宴会中逐渐恢复欢闹声。皇帝身体支撑不住,将宴会交给天后,自己去后面宫殿休息。
李常乐从皇帝说话后就一直坐立不安,她看到皇帝离开,赶紧猫着腰跟过去。
仁寿殿宽阔寂静,阳光洒在地面上,仿佛都能听到时间流逝的声音。皇帝靠在塌上养神,李常乐提着裙摆,不顾内侍阻拦,一路风风火火冲到内殿,扑到皇帝身边问:“阿父,今日在众人面前,你为什么不说我和裴阿兄的婚事?反正你已经给盛元姐姐赐婚了,顺便给我和裴阿兄赐婚岂不正好,何必大费周折让我入道呢?”
这是事实,皇帝给一个女儿赐婚是得罪人,给两个也是得罪人,何不干脆些,直接堵住吐蕃人的嘴?但皇帝非要兜个大圈子,借先帝托梦为由让李常乐入道,麻烦不说,还激怒了吐蕃。
皇帝闭着眼靠在塌上,他感受到小女儿抱着他胳膊,姿态是全然的依赖。皇帝放慢了声音,悠悠道:“阿乐,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你和裴纪安的婚事,算了吧。”
李常乐完全愣住了,她呆了好半晌,才不可置信地反问:“什么叫算了?都已经说好的婚约,怎么能算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