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海盗们有活儿了(4/5)

室町和战国时代的具足,结构类似西方的板甲,但还是很少用钢铁,防护力远不如意大利生产的板甲----米兰白铠。

但从美观上讲的确是很好的工艺品。

日本因为缺铁,铠甲防护力不足,并不是很实用的铠甲。

杨凡为了快速制造,直接开模具,用水利冲压钢板直接制作零件,这种铠甲只是外形是日式铠甲,其实所有材料都是一点五毫米的高碳钢板材做的。

而且经过了回火渗碳工艺,来加强表面的硬度。防护效果远远超过日式铠甲。

零件生产简单,只要有模具,现在建立了好多的水力锻造和冲压的作坊,钢板冲压一下就是一个零件,很快就可以生产好。

但是组装就很麻烦,毕竟这些甲胄要连缀起来,杨凡只好把妇女们都召集起来,每人拿回去几套零件,回家去连缀组装,然后计件算工钱。

这种方式非常成功,很快就凑足了一万套铠甲。女人做这个伙计是有天赋的,和做衣服一样,只不过以前下单给她们做被服,这次是做铠甲。

做北服用针线连缀,做铠甲用铁丝和钳子。其实都差不多。

杨凡没想到,这个安排,成了以后,杨凡体系家庭作坊的源头,以后会有大量的物品被家庭作坊制作出来。形成了一个产业。就行二战时的脚盆鸡大量的军需品都是分散道家庭作坊组装一样。

这些铠甲都是抛光的镜面一般的亮银色,为了和东瀛那边风格一致,最后又上了黑漆和红漆。不仔细看真看不出区别。

面具因为时间紧迫,没有时间彩绘,就是直接是亮银色的了。

海盗们被收编后,都分发了几套里外的棉布的衣服。

这次又发了一套内衬的皮甲和外面穿的东瀛铠甲,还发了斗篷。一个个的都喜气洋洋,像过年一样。

他们物资极度匮乏,每一件衣服都很珍贵,就是破布也舍不得扔掉。

要用小块拼起来,作为孩子的衣服使用。实在是脆的不行的破布也要用浆糊粘成厚布板,用来剪鞋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