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鸟铳对射(2/5)
杨凡身边三十多人一手一只短火铳指向了门口的护院们。同时,家丁队快速冲向大门。用刺刀把这些护卫逼到墙根下,迅速控制了大门。
杨凡带着众人鱼贯而入,进了大门,后面是一个小广场。此时,随着枪响,惊动了府内的护卫,二百多人从两侧的厢房和跨院里冲了出来。
杨凡看着也暗暗点头,这个反应速度比京营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这些家丁装备非常好,外面的青色袍子非常臃肿,明显里边穿了锁子甲。他们腰上挂着雁翎刀,手里提着鸟铳。
鸟铳,又称鸟嘴铳、鸟枪,是明清时期对火绳枪的称呼。叫鸟铳是因为可以射落飞鸟而得名。叫鸟嘴铳,是因其点火结构在点火时如鸟嘴啄水而得名。
鸟铳大概再明嘉靖时传入中国,与原有的身管火器相比增加了照门、照星、铳托、铳机,开始可以双手同时持握而发射。
火门枪必须需要两人配和,一人持枪,一人点火,才能达到最大效率,而火绳枪则可以一个人dú • lì持枪发射。解放了一个人。
这些家丁能穿锁子甲,配备鸟铳是相当了不得的,鸟铳很贵。
鸟铳的枪管是用熟铁烧红,卷在钢棍上,打成的枪管。这样出来的枪管里没有气泡和裂缝,不容易炸膛。
然后用手钻,一点点的钻出光滑、口径前后一致的枪膛。
一个熟练的工匠,一个月才能打造一支枪管。
杨凡周围的家丁立刻举起了防弹玻璃盾牌,冲到前面把杨凡保护了起来。随即家丁们手持短火铳开了火。
冲进来的五十多个手持双管手铳的家丁,立刻打出了二百多发铅弹。一阵烟雾弥漫,有四十多个李府家丁被射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