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强势的皇帝(2/5)

他抬头看了一眼沈毅,笑着说道:“本来这种话,不该跟臣子说,但是你我君臣同龄,跟那些老家伙不太一样,朕也就跟你随口诉诉苦,伱听了就是,不要多想。”

听到这里,沈毅已经听明白了。

说白了,就是君权与相权之争。

君权固然至高无上,但是皇帝并不是神明,不能全知全能,因此需要宰相辅佐处理政事。

而君权具有排他性,因此君权与相权之争,古已有之。

就拿另一个世界的历史进程来举例子,汉初时,宰相可以说是一国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度威胁君权,随后武帝重用内廷近臣,削弱相权。

到了唐朝,更是演进成了群相制度,以一群宰相来分割宰相的职能。

明时,洪武皇帝也是忌惮相权,因此废了宰相制度,不过因为皇帝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做完,宰相这个职能,在王朝之中天然存在,因此到了明朝中期,自然而然的衍生出了内阁这种变相的宰相制度。

大陈也是如此。

从皇帝即位到洪德六年,整整六年时间里,朝廷基本上都是中书首相杨敬宗杨相一个人说了算,这六年时间里,相权远远的盖过了君权。

以至于到了如今洪德九年的年末,皇帝已经亲政四年,甚至中书宰相都换了两拨人的情况下,那几位宰相明里暗里,依旧有与皇帝分治天下的念头。

这就看皇帝是否强势了。

皇帝如果不够强势,就会将大部分朝政大权,让渡给宰相以及朝臣们,自己只承担一个“裁判员”的角色,用所谓帝王心术的平衡手段,来平衡朝局。

而强势一些的皇帝,不一定会亲力亲为,但是一定想要乾纲独断,让所有的宰相对自己俯首帖耳。

很明显,现在的这个年轻的皇帝陛下,属于后者。

不过君权与相权之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