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第 47 章(1/5)
昭和帝已经重新看起答卷来了,李辞起身想要告退,昭和帝却低头叫住了她,抬首时递给她三分答卷,“你且过来看看,品评一二。”
李辞心中讶然,却还是依言接过来,仔细翻阅,约莫过了半刻钟,她才回道:“这三位举子所作文章依儿臣来看皆是上乘。”
李辞所翻阅答卷的部分是策论,所出题目乃是昭和帝亲自拟定的“论民生之根本”,确实有言及要害的地方,怕就是这一点得到了赞赏才特地挑出来的,极有可能这些便是最后的前三甲了。她忽然有些懊悔,忘记查看这些答卷的主人都是谁了,呈递到皇帝御案前的卷子都是去了封了,这时候也不好特意回头看一眼。
这个回答极为笼统,昭和帝也不细问,他是知道自己这个女儿的水平的。他将三分答卷平摊在御案上,这下名字便一览无余了,他接着问道:“我儿以为此三份答卷中,以何为第一,何又次之,再次之?”
李辞闻言彻底愣住了,眨了眨眼睛,好一会才回过神来,张了张嘴,颇有些为难道:“父皇,儿臣才疏学浅,能够看出此乃锦绣文章已是尽力,若是真要品评个高下来,儿臣恐怕力有不逮,难免有失偏颇。”
谁料昭和帝掂着茶杯,只轻轻地“嗯”了一声,“这些都不必管,你只管说说你个的意见便好。如今你也是考官之一了,附上你的意见也是应当。”
考官除了有主持科举一切事宜、审阅答卷以定名次的权力外,主考官更有权力向皇帝提出最后决定的前十名名次的建议。按理说李辞只是副考官,昭和帝只需要查阅周王与郎尚书附上的意见即可。
李辞不知道她父皇肚子里买什么葫芦药,还是纯粹的问一问而已,拱手老实道:“依儿臣之见,举子温止之作为上佳,王晋次之,宁祯再次之。”
这三份答卷中,刚好有两份所属的名字都是她认得的,宁祯果不其然进了三甲,这一点让李辞内心依旧是有些不爽的,可她也不能够否定人家的学识。而温止这个人,她还是此人的债主呢。犹记得当初借钱的时候,李辞还指望着这人能够考出一个顶好的名次来,没想到竟然是个有大本事的人。
既然问到了,李辞出于自己的私心,有可能把宁祯的名次压低一点就压低一点。虽然她心底也知道,对比与郎尚书和周王两人更加精准有水平的附议,父皇估计就是问问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