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第 89 章(1/5)
生产之后无论是产妇还是孩子都极为虚弱,孩子是早产更需要细心爱护。李辞带着礼物来看孩子,是一对小巧玲珑的福镯,做功精致上乘,专门请了琢玉的大师制作而成。这礼物早早就备着了,连同李善未出生孩子的一份。
刚出生的孩子精贵有不得半点差错,一月之内不宜见人。宫里赏赐东西之后,大家伙也都知道熙宁公主府又添了一个小小姐,只吩咐人送来贺礼。等到熙宁公主出了月子,孩子便会被抱到宫里让昭和帝瞧一瞧,若是可以还能请昭和帝亲自赐名。
李辞出了熙宁公主府便往皇宫里去,向昭和帝说道说道他新鲜出炉的外孙女。只听她满面喜色道:“儿臣替您去瞧了您的小外孙女了,模样长得极为好,小脸都能够掐出水来,个头也壮实,儿臣不过是捏了一把她的小手,那劲道可吓人了。”
昭和帝还要等到孩子满月之后才能见着,这是历来的惯例。皇室添丁还是令人高兴的一件事情,他也高兴,本来也不着急着见孩子,实在是他孙辈有些多,周王与襄王都有许多孩子,宜王与安王也有孩子,孩子多了就没有那么稀罕了,但耐不住李辞在耳边一直夸孩子长得多么好,弄得他也想快些看看孩子了。
“听说你那夜一直守着,也是有心了。”昭和帝自然也是听说了这女儿一夜守着姐姐生孩子的事情,妹妹如此担心看重姐姐,作为父亲心中也是高兴。“女人生孩子最是凶险,不过你三皇姐是第三胎了,也不会比以往辛苦。”
这一下又把李辞拉回了那个充满了血色的夜晚,眼前顿时出现了那一盆盆的血水,耳边也响起了三皇姐凄惨的叫声,硬声声让她打了个寒战。
昭和帝拧眉道:“该不会是那夜里着凉了?那夜下如此大的雨,再是着急也该看顾着自己,做事一如既往的不稳妥。”他一边训斥一边打算让苏常侍传太医来看看。
“父皇。”李辞急忙拦住了他道,“并非是着凉,不过是想起三皇姐生产时的景象,有些触景生情吧了。”
触景生情,这能生个什么情?
昭和帝古怪地看了她一眼,懒得同她计较,回到龙案后边抽出了一份折子扔给她。李辞打开一看,这折子是户部奏上的有关陇西一带常平仓粮食储藏情况的奏本,林林总总列了许多,李辞看了一会,心中顿时明白,朝廷已经开始着手准备调粮了,怕是陇州那边的情况真的不太好。
“这折子你拿回去看看。”昭和帝如此说道。
“是。”李辞摸不清他的心思,只好接着了,接着昭和帝大手一挥,让她走了。
李辞揣着折子回雍王府,半路上在琢磨他父皇这是什么意思。
眼下陇州的情况看着是不大好了,近日虽说洛都雷雨连天,可陇西那一带历来雨水就少,以往大旱就没有少过,一直都是历朝历代帝王关注的重点对象,想过诸多法子解决却未能成功,文锦帝时甚至在陇西一带设置常平仓救济,调运全国各地的粮食存储以备不时之需。长此以往,朝廷多少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是以陇州即将大旱,朝廷方面也能不慌不忙的。调粮、运粮、选派大臣安抚民心,一连串下去所要做的功夫不少,章程摆在那里也不会显得慌乱。但这就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被摆出来了,选派哪一位大臣去总理此事及安抚民心。
这便是又要争了。
赈济灾民的功劳不算小,昭和帝向来看重此类功绩,办得好的话不仅年终吏部考核能够评为上等,而且必会令陛下看重几分,民间也会积累一定的名望,怎么算都是一件稳赚不赔的好事,自然是有大把人牟足了劲去争取这个差事,周王与襄王两派的人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必会替自己的人争夺。
这是正常操作,可父皇把折子直接拿给她看是啥意思?
李辞心中一动,莫非父皇是要她也去争一争?
这个想法刚刚冒出来就吓了李辞一跳,她怎么会有这么危险的想法,周王与襄王两人拉拢宜王和安王在朝堂上搅风搅雨的,父皇已是头疼不已,怎么会起了让她也参与进去的心思。再者,她有几斤几两,她自己不清楚,父皇又如何会不明白?
李辞盯着手中的折子,顿时觉得有些烫手了,却又紧紧抓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