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第 111 章(1/3)
临近年关,出了襄王这档子事,昭和帝的心情不算好,前一阵子清算了一批亲近襄王的朝臣,其中更是有襄王的外家令国公府,使得整个襄王党呈现出大厦将倾的趋势。然而到了腊月初,昭和帝却突然没有了动作,这让朝臣们彻底摸不透皇帝心思了。
眼看着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年即将到来,朝堂上突然风平浪静。一日朝会,昭和帝在堂上因着吏部京察之事重重夸奖了雍王,赞许她办差得力。这一夸奖直接将朝臣们的注意力从襄王转移到了李辞身上,他们这才恍然想起,似乎从去年开始,陛下已经允许雍王上朝参政,只不过雍王一直没有表现出什么厉害之处来,平平淡淡似乎比之宜王和安王都不如,致使他们在政事上并不对雍王倾注多少关注。
陛下对雍王的夸奖,倒是让他们想起来了。自雍王上朝参政以来,她在礼部、户部乃至现在的吏部都待过,六部之中以吏户兵三部较重,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户部掌管天下掌管户籍财经,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
朝臣们心里头都门清,吏部由右相秦易兼任吏部尚书,旁人半分插手不得,襄王与周王都一直在暗中使力,可惜效果不大,二人深恨之;户部在襄王未出事之前一直都在襄王的掌控之中;而礼部则一直是周王拿住的。
细细想来,着实有些微妙。
朝臣们看李辞的目光都微妙了许多,又想到吏部在右相秦易的管控之下,思及陛下对秦右相的信任与隆恩,不由得开始细想这其中有几分陛下的心思在里面。
如今这般局势,襄王被圈禁,雍王难道是要趁机出头了么?
李辞初时极为欣喜,她难得被父皇如此夸奖。随后便感觉到了周围隐晦的目光,顿时压力山大,可面上依旧是一脸从容。她受宠若惊地推辞不敢受,只道自己不过是出了些小力罢了,并不当得起昭和帝的夸奖。
昭和帝更是龙颜大悦,道她不必自谦。
随后李辞便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暗中窥伺的目光更加浓烈了,其中几道尤甚,她不用想都知道那几个人是谁。她心中不屑地冷笑了两声,挺直了腰背,任由他们看去。
下了朝,几人走在一块,宜王与周王对视一眼,宜王上前有些阴阳怪气道:“今日小九可是在朝堂上出尽了风头,父皇向来要求我等兄弟姐妹克勤尽勉、谦恭而不自傲,他老人家亏还是难得这么夸奖一个人,可见小九近些日子确实是下了苦工学习办差了。”
李辞心里有些厌恶宜王,他这些日子可比以往嘚瑟多了,可劲的蹦跶作妖,说话间带着一股子怪腔怪调的,都开始拿下巴看人了,真想一巴掌直接糊他脸上。她将一只手背到身后,正正望着宜王,好一会才慢悠悠地说道:“孤不比得几位兄长入朝时间长,只能多加努力才能不辜负父皇的期望,好在这些日子也有些进步了。宜王兄,这也算不得什么的。”
宜王差点气了一个仰倒,李辞这话里分明就是暗讽他入朝参政多年得不到父皇一句称赞,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还未来得及发作,旁边一直没说话的安王阴沉着脸,朝着他们三人拱手道:“我还有些事情,就先告辞了。”
安王也没等周王和宜王说话,拄着拐棍就离开了。他这番自我不把两人放在眼里,让宜王更是怒火中烧,“周王兄你看看,李珈那什么态度。”分明就是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这话宜王没有明说,但意思很明显了。
宜王正得意于自己站对了位置,看待站错了队的安王难免骄傲自矜、不屑一顾了。他万万想不到都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了,李珈竟然还能这么硬气,只盼他之后也能这般才是。
周王眉目轻敛,转又温和笑道:“他许是有急事。”他表现得大度温和,宜王哼哼了两声也没有再说什么,实则是不敢逆周王的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