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9 章 第 139 章(2/2)

那边周王确实动了怒,旁边周王党人一个都不敢出声,尤其是那日出言奏请立后的老臣,既羞愧又恼恨,他是被旁人煽动了,想通过此事在周王面前立功,但现下事情明显是被他搞砸了,脸色通红,垂头听周王训斥。

往日最沉不住气的宜王却是只在旁边冷冷骂了一句“蠢货”。(3205)

周王把人训诫了一顿,也没有将他如何,最后他的目光冰冷扫过众人,道:“若再有此类事件,你们自去领罪。”

众人战战兢兢地退下了。

立后之事果然没有人再提了,朝堂因此安生了一阵子,但宜王却闹出了一些幺蛾子出来。这些日子御史弹劾宜王的折子疯狂飞往昭和帝的龙案之上,起初昭和帝并不放在欣赏,但见得多了,昭和帝内心也生出些不耐来。

这些弹劾的奏折具是言宜王嚣张跋扈,任性妄为,欺压百姓云云,更具体的一件事情是宜王纵容府中妾室亲眷,强占良田,竟将良田之主几乎打得半死,事后还扬长而去。

此等罪名若落在普通人身上,京兆早就将人拿了下狱。可那妾室亲眷在京兆府找上门之前,便躲往宜王府中。京兆府欲入王府内拿人,差点被宜王令人打了出来,着实狼狈。

京兆气不过,便也参了宜王一本。

京兆尹弹劾宜王,乃是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直接弹劾宜王,历数宜王种种过失与不检,言辞激烈,只谏得满脸通红,气势汹汹比之御史台的御史还要气盛三分。宜王被当众落了那么大的一个面子,当场便气得脸色发青,怒视京兆。京兆毫不畏惧,一通弹劾宜王的话义愤说完,奏请昭和帝做主,让宜王交出疑犯。

昭和帝面无怒色,目光却冷冷地扫过了宜王。但他并没有当朝直接发落宜王,压下此事。京兆知道分寸,没有再坚持。

朝后,昭和帝派人来宣宜王到御书房。李辞是亲眼看着宜王随着传令内监离开的,那时脸色就不太好看,后来听人说,宜王出宫时脸色十分难看。李辞便料想他必是被父皇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说不定还被发落了。

果真如李辞所想,宜王一进御书房未能行礼便被昭和帝劈头盖脸地扔了一堆折子,全都是这些时日弹劾他的奏折。昭和帝严词厉色,将宜王好一顿痛骂。宜王强忍着腿上伤处的疼痛,惊慌地跪地听训斥。

宜王阴沉着脸从宫中回宜王府之后,第一件事便是令侍卫将那妾室亲眷拿下,押送京兆府,期间那备受疼爱的妾室出来恳求宜王,仍是不为所动,最后将人踹到了一边,就此冷落了,也是薄情。

李辞拿此事当笑话看了几天,“宜王近来做事未免太过出格了,得罪的人不在少数,纵使有人畏惧他的权势,也总是有人不怕的。这一回,他也算是碰到硬茬子了。”

这个硬茬子自然指的是京兆尹郑训。

“郑训在京兆尹这位子上坐了七年,行事颇为不偏不倚,颇有正直之名。但光有正直可不够,他也足够圆滑老道,父皇颇为赏识他。但此次他当堂怎么就敢跳出来怼宜王,让他面上无光?”这一点令李辞疑惑不解。

往日里郑训与其他勋贵杠上,那是因为他有理,就算是闹到陛下那里,他也不惧,因为他知道陛下不会偏袒这些勋贵。但宜王不同,毕竟是昭和帝的皇子,闹大了昭和帝面上也过不去,他也不会指望昭和帝真正按照律法处置了宜王。

所以此举吃力不讨好,得罪了宜王不说,昭和帝那里也会有所不满。

老奸巨猾的朝臣们早就摸清了昭和帝偏袒底下皇子皇女的心思了,以往纵使是弹劾,大多也是私底下写了折子呈递到昭和帝的龙案上,真正拿到朝堂上来说的,少之又少,而这类弹劾多是背后有人指使的,所以才如此胆大。

“莫不是真有人在背后为郑训撑腰?”李辞摸着下巴喃喃自语道,“到底是谁呢?”

此事她与四姐通过气了,并不是四姐的手笔,何况此事就算让宜王挨了父皇的骂,到底也是不痛不痒,起不了什么大的作用,何必为之?莫非是宜王太过嚣张又得罪了什么人,人家躲在暗处算计他呢?

“周王可曾说些什么?”赵容倾望着李辞踱步,拉着她坐了下来,问了一句。

李辞一愣,回想了片刻,惊异道:“周王竟没帮着宜王说话,倒是全程无动于衷地听着宜王被弹劾。”也不止是周王,周王党人一个也没有出来为宜王说话辩驳的。

这可真是奇了。

他们俩不是一伙的吗?

“周王行事极有分寸,更知进退,眼下他得势行事反而更为收敛了。反观之宜王,行事倒是愈发肆无忌惮起来。”赵容倾说出了自己的猜测,“周王心中怕是不满宜王久矣。”

李辞想了想,心中也认可这个可能。

※※※※※※※※※※※※※※※※※※※※

自闭了,改了好几次,怎么改都不给过,只能这样了。

今早上起来又告诉我解锁不了,快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