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5 章 第 185 章(1/5)
五月下旬初,江南转运使杨令训奉召押运巡盐所得数百万石上洛都,沿广济河而上,运河千里,唯见大船铺面,浩浩荡荡,延绵不绝。负责押运的运军便有足足三万人之众。事关重大,雍王调遣州兵三千,驻于码头,以防有失。
江南一地向来富庶,用“肥得流油”都不足以形容。江南转运使于每年三四月巡盐,十月巡粮,所得除部分入江南盐粮仓,其余则悉数运送至京,由朝廷统一调拨分配。杨令训临上船前,恭请雍王暂为都督地方盐务。
往常这话通常是对地方三大衙门的头头说的,可如此李辞持着一道如此特殊的就封圣旨一脚踏到了雍州的地界上,下面的人就不得不自觉地后退几步了。
至于他们愿意还是愿意的,那可不在李辞考虑的范围之内。
退也退,不退就打折了腿再退。
江南转运使押送巡盐所得上洛都,雍州一带的盐税事务便被杨令训委托给了雍王李辞。虽然对此早有预见,可盐商们以及相关利益团体一颗心还是沉了沉。可又不得不振作精神重新寻找新的门路以使自己能够继续存活下去。
盐乃民生之本之一,历代朝廷皆极为重视。
大魏自开国后便立法严禁民间私盐流通贩卖,将盐收归国有,并在各主要产盐地设转运使,将盐务交由转运使总其成。江南转运使较为特殊,兼管粮税之事,直接听命于天子。江南一地盛产盐粮,活跃在江南的盐商、粮商哪个不是家有万金、富得流油?
盐归国有,朝廷就要设置盐政部门管理与盐有关的事务。一般在产盐地设立盐政司,以理盐侍郎为长,负责煮盐、收发盐、平抑盐价以及缉拿贩卖私盐等事。由于盐政司不可能将事情全权揽下,朝廷有诏,准许各地视地情为宜,将部分事务与地方民间势力分担。
通常的情况就是,盐政衙门额外允许某些商人煮盐,所煮得的盐在一定比例上必须上交盐政司的盐仓,余下的便准许此类盐商自行售卖给百姓,且价格不能够过高。这一类盐商毕竟是少数,且对于盐商来说,盐不愁卖不出去,自然是越多越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