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大明特色的井田制(3/3)

陈标做鬼脸:“就不孝,就不孝,有本事丢了我这个不孝子啊!”

朱元璋骂道:“文英!你还杵在这干什么?!没事干吗?快滚!”

陈英:“……是。”看来标儿是没事了。义父就算生气,也只会迁怒别人,不会骂标儿。

待陈英离开书房时,李贞正在外面庭院喂鸡。

就算扬州这里是临时住处,李贞也会利用好所有的空地,该种菜种菜,该养鸡养鸡。之后搬走时,这些东西能带走的就带走,不能带走的让后来的人伺候,也不会浪费。

见陈英出来,李贞笑道:“被骂了吧?他们父子俩说正事的时候,别人别凑上去。国瑞那个臭德行,每次被标儿吼了,都会从其他人身上找回来。”

陈英摸了摸鼻子:“我知道,但就是想多看看标儿。我马上要去其他将军麾下效力了。”

陈英此次表现很好,朱元璋不会让陈英留在扬州屯田,想让陈英经历更多的战事,立下更多的功劳。

朱元璋的看重,陈英会全力相报。就是一想到又有许久见不到标儿,陈英心里难免失落。

李贞很理解陈英的心情。标儿太招人疼,和标儿相处久了,只要离开五日以上,定会想得慌。

和标儿一同生活了几年,李贞连儿子都不常想了,好像标儿成了他的宝贝小儿子,前面的大儿子李保儿就是收谷子的时候从地里捡来的。偶尔一见还好,见久了他还会烦。

“你离开后,标儿也每日想你。他一想你,就去找匠人折腾一些我看不懂的东西。”李贞道,“等你下次和他见面,一定会有惊喜。”

陈英展颜笑道:“嗯,我一定带着功劳回来!”

李贞板着脸道:“是要安全的回来。你有没有功劳无所谓,别缺胳膊少腿,标儿会哭。”

陈英立刻严肃道:“我会尽力安全回来。”

李贞把手中谷皮塞给陈英:“这才对。我去吩咐厨房生火,你帮我喂鸡。等会儿标儿做完事,出来就能看见你。”

陈英接过装着谷皮的碗,坐在门外的台阶上,一边喂鸡,一边发呆等人。

书房中,陈标坐在朱元璋怀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孟子所说的井田制,和他胡扯的井田制给朱元璋讲明白了。

商周的井田制,全天下田地都归周天子所有,不可买卖,由周天子赐予诸侯,诸侯遣黎民耕种。黎民实质上就是诸侯的奴隶。

后来生产力发展,诸侯在井田之外开私田,黎民也偷偷自己开荒。私田不用交税,井田就荒废了。之后各国变法,废除井田,按亩收税,就逐渐进入了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难以避免土地兼并的结果。王朝开始时会实行均田制,到了土地兼并严重,大部分百姓无立足之地时就会推翻旧的王朝,建立新的王朝,循环往复。

以儒家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就希望恢复井田制,让天下田亩归朝廷分配,这样就可以抑制土地兼并,让贫者有基本的口粮可吃。

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大锅饭不可取,懂的都懂。

后世儒家大贤们的经济理念,都是从井田制上着手,比如还是按照田亩收税,只是田亩归公。这一点,就已经很接近后世的土地承包制度了。

陈标这一世才认真研读史书。研读之后他不由叹气,华夏这连绵不绝的上下五千年,真是太过厉害。

即便是现代的一些问题,翻翻史书,也能在先人们曾经实施过的政策中修修补补,拿到当前来用。

“天下田地归朝廷所有,而不是皇帝所有。如唐开国时一样,行均田制,男女成丁后皆可授田。但田地只是承包给百姓,以三十年为限。三十年后,朝廷再次进行田亩分配,活着的百姓延长三十年,已经去世的收回田地,再行分配。”

“在土地承包期限内,百姓可以把剩余的承包期限暂时转让给其他人。这转让就相当于土地买卖……”

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

要发展生产力,首先就是从吃饱肚子开始。只有吃饱了肚子,百姓才有闲暇去学习其他东西,推动生产关系向前发展。

管仲曾曰,“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也是同样意思。

朱元璋把下巴搁在陈标的头顶,外面还在下雨,湿润的风有些凉爽,抱着暖呼呼的儿子温度刚好。

陈标说百姓们都有自己的田,就能吃饱肚子。

陈标说不禁止田地买卖,百姓们如果有钱了,可以暂时将土地转让,凑集资本去当商人、去读书、去做其他事,不会被土地绑住。

陈标说当有了更厉害的耕地工具,一个人能耕种更多的地,土地兼并也能增进粮食产量,但这土地兼并必须控制在国家手中,所以以三十年为期。即使在这三十年之内有非法的土地兼并行为,三十年一清查,也不会沉疴难愈。

朱元璋问道:“这样,就可以保证百姓们永远有最基本的活路了吗?”

陈标却失笑:“不可能。爹啊,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再好的政策,如果没有人来执行,都没用。”

陈标指着自己写的东西:“比如这三十年重新清算一次土地和人丁,如果有贪官污吏和地方豪强勾结,将土地挂在已死的人身上,其实地全是豪强的,就没法抑制土地兼并;再比如某一代帝王干脆直接把这政策给废了……”

朱元璋打断道:“朱大帅可以下令,祖宗法令,后代不可更改!”

陈标道:“如果朱大帅真的下了这道命令,那这大明是真的会很快腐朽啰。爹啊,那天书前半部分的哲学,你还是得认真看看。所有事物都在不断发展中。一切行动都得以当前实际出发……”

朱元璋使劲挼陈标的脑袋,陈标就知道自家爹听晕了。

陈标拿自己解释:“正常的家庭不可能老爹听五岁儿子在这里瞎叨叨,老爹不知道我是神仙童子的时候也不会听我瞎叨叨,但老爹现在抱着我听我瞎叨叨。这就是一切行动从当前实际出发。”

朱元璋有点想笑:“明白了。”

标儿教人永远都是这么通俗易懂,且特别有趣。

陈标道:“所以朱大帅定下这条规矩后,后世在需要改进的时候就可能碍于祖训改不了。而且老爹你读的史书还是少了。史书中有过‘祖训不可改’的先例,结果就变成臣子和皇帝博弈。凡是有利于大臣的祖训就不可改,凡是不利于大臣的祖训就必须变通……爹啊,还是那句话,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朱元璋黯然了许久,抱着儿子的手臂收紧了一些:“也就是说,皇帝英明的时候,这个新的井田制可以让百姓过得很好。但只要换了一个坏皇帝,或者一个没用的皇帝,再好的政策也没用。”

陈标点头。

父子二人沉默了许久,陈标伸长脖子,用头顶蹭了蹭朱元璋的下巴:“朱大帅虽然对功臣不好,但对百姓不算差。若他能接受这个井田制,至少在朱大帅治理天下期间,百姓能好好喘口气。这时候,咱们就能让大帅做下一步开民智的事了。”

朱元璋道:“百姓都能吃饱肚子,就能安心读书识字,是吗?”

陈标:“嗯。只有知识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才有可能从内部冲垮腐朽的制度。否则,就只能等外力来摧毁一切,从灰烬中涅槃,绝境中重生。”

朱元璋问道:“标儿,你说的外力是指蒙元吗?”

陈标摇头:“爹,你都出海了,不知道世界有多大吗?我们以为我们是世界的中心,欧洲人也这么认为。我们停下脚步的时候,他们铆足了劲往前跑。你说落后的我们,会不会挨打?我们现在比他们先进,是因为我们跑得更快,而不是我们天生比他们高人一等。”

朱元璋不满:“不,我们肯定天生比他们高等!”

陈标为自家爹的自大咋舌:“呃,你高兴就好。总之,先把这个魔改版的井田制给朱元帅看看。其他地方有豪商富户占着田地,不好执行。扬州人都跑光了,趁着那些跑路的豪强还没拿着元朝的地契回来要地,赶紧把地分了。晚了就麻烦了。”

朱元璋抬了抬眼皮。

麻烦?什么麻烦?他们还能拿元朝的地契,让我大明朝的朱元璋朱皇帝给地?

大明要几百年后才会被推翻,我才刚建国呢!

呃不对,我还没建国。

朱元璋亲了陈标一口:“标儿,你这个井田制真厉害,我现在就去找你徐叔叔商量!”

陈标嫌弃地擦了擦脸上的口水印:“别去!徐叔叔刚睡着,你别把他叫起来!你也赶紧午睡!说好的,我陪你睡!”

朱元璋恳求道:“标儿,你也说分田这事非常急,我哪睡得着?睡觉不差这一会儿。”

陈标从朱元璋腿上跳下来,拉着朱元璋的袖子往外走:“分田才不差这一会儿,睡觉很差这一会儿!而且我写的井田制还缺非常非常多的细节,你还得问问更多的人。身体是干活的本钱,睡饱了再精神抖擞地去干活!”

朱元璋被五岁的“力大无穷”儿子拽着袖口拖着往外走:“我现在就很精神抖擞。”

陈标奶虎咆哮:“我说你困了,你就困了!”

朱元璋哀求:“标儿,我真的不困,我想干活。”

陈标超凶:“不,你很困,你不想干活!”

陈英见陈标把朱元璋“拖”出了书房,从台阶上站起来:“睡觉前先吃点东西。义父锄了一上午地,肯定饿了。”

陈标道:“好!英哥,帮我拉住我爹,我们冲!”

朱元璋:“冲什么冲……唉?!文英!你找死!”

陈英一手抱起陈标,一手抓住朱元璋的手腕,往前一冲,差点把朱元璋拉得一个踉跄,跌倒在地。

陈标趴在陈英肩头,对朱元璋挥手:“爹,快跑!”

朱元璋大骂:“跑你们个头!别拽了!我自己跑!”

陈标:“哈哈哈哈。”

陈英忍了许久,终于忍不住,也笑出了声。

朱元璋一边骂,一边也笑了起来:“都让你松手了,两小混蛋!”

陈文正又从树上跳了下来:“开饭了吗?”

李保儿又从不知道哪儿跑出来:“肉脯还给我!”

李贞端着盘子从厨房往吃饭的大厅里走:“保儿,你抓了这么久,都没抓到文正?你这本事不行啊。”

李保儿气得脸涨得通红。

朱家一群人打打闹闹准备吃饭的时候,客房里,徐达一脚踹开薄被,挠了挠露出的肚子,呼噜声震天。

熟睡的他并不知道,他差点又被朱大帅从床上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