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重建海上丝绸之路(2/3)
刘基白了宋濂一眼,没好气道:“你怎么忧国忧民还忧到别的国家身上?别的国家的百姓过得好不好,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他们的君王英明,自然知道如何达成太子口中的‘双赢’,利用从大明赚取的钱,轻徭薄赋,改善百姓生活;如果他们君王昏庸,只知享乐,那他们的百姓便知道该换一个君王了。”
宋濂道:“那百姓愚昧,不知换呢?”
刘基甩袖子:“那就是他们活该。他们自己都不想为了过好日子而努力,难道还要我们大明为他们做主?”
宋濂想一想,点头叹气:“说得也是。我没意见。”
其他道德感最高的儒臣也纷纷点头同意。非儒臣就更不必说。
陈标的出海之策确实是双赢——做生意,只要不是强买强卖,那就说明对方也认为有利可图,怎么不是双赢?
至于他们的王公贵族是为了自己利益还是为了百姓的利益做生意,那是他们自己国家的人该考虑的事……
“和我们只会做生意的大萌有什么关系!”陈标理直气壮。
飞速赶到北平觐见太子的廖永忠疑惑:“大萌?什么大萌?”
陈标道:“哦,大明,我说错了。”
廖永忠更加疑惑。两个读音完全不同的字,怎么还能说错?
陈樉老气横秋道:“大哥刚忙完春耕,又去海津镇勘察地形,规划商港,忙得思维有些混乱,哎哟……”
陈标捏住二弟的腮帮子。
陈樉立刻告饶:“我的意思是,大哥和廖将军开个玩笑。”
陈标松开越来越老练,但也越来越不尊敬他这个大哥的二弟的腮帮子,道:“总之,为了能好好做生意,一支强力的水军至关重要。海外诸国皆蛮夷,如草原部落一样。若水军不够强大,他们就不会和我们做生意,而是劫掠了。”
陈樉补充道:“就像是倭寇。”
提起倭寇,廖永忠忍不住磨牙:“倭寇……若不是倭岛太远,我真想把水军开过去,把倭岛踏平!”
倭患在元未就已经开始。
倭岛内乱,一些贵族派人劫掠华夏商船、侵扰华夏海岸,为他们争霸倭岛获取资源;一些贵族在争霸中落败,失去了地盘,就干脆在海岛上驻扎,成为专职海盗,以供养他们的奢侈生活。
洪武元年,倭患就已经非常严重。
朱元璋曾经派使臣去质问倭国天皇和将军,倭国将军砍了大明使臣的头。
以朱元璋的脾气,对倭国自然恨之入骨。但他却忍住了,没有出兵,只在海岸修筑抵抗倭寇的堡垒,并为阻拦后世子孙主动出击,将倭岛列为不征之国之一。
不征之国的意思是,除非对方先动手,否则大明不会对其出兵。
后世多骂朱元璋“小家子气”、“没海洋思维”、“看不起别的国家”、“自大傲慢”,却不知道洪武年间朱元璋在停止北伐之后,主要资源都投入了海岸线,对倭患十分重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