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暴露即融的潜规则(2/3)

急忙赶回来为女儿助威的常遇春遭遇了赵德胜的交头接耳:“老常,标儿怎么没来?我还以为皇上会把标儿叫来呢。”

他身后也有人小声附和:“对啊,这时候把标儿叫来,谁还能辩得过标儿?”

常遇春赶紧道:“肃静!现在是上朝!”

武将们赶紧闭嘴。

常遇春在心里道,标儿现在若是过来,恐怕还没张口说话,这朝堂上能晕好几个。

标儿出现在朝堂上,肯定不是穿知省的官服,而是穿太子的礼服了。

当宫人奏乐,朱元璋从后堂一步一步走向龙椅,俯身看向群臣的时候,朝堂立刻鸦雀无声。

此次是大朝会,群臣朝拜叩首。

朱元璋待群臣跪下后,过了几个呼吸的时间,才缓缓道:“众卿……平身。”

朱元璋低沉浑厚的声音响彻朝堂,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今日一定要和皇上辩个明白的大臣,居然心头一慌,起身时双腿居然有些发软。

常葳带来的不只有曲阜的百姓,还有衍圣公和其嫡系族人。

衍圣公起身后本想喊冤,但他抬头看着朱元璋冷漠的视线,早就想好的话语梗在喉头,仿佛失去了声音。

他的心脏因惊惧而狂跳,跳得仿佛要代替他的话语从喉咙里崩出来。

洪武皇帝一言未发,只是一个冷漠的视线,就让衍圣公脑海一片空白,吓得几近瘫软,差点再次跪回地上。

“朕很尊重孔圣人。”朱元璋平静的目光扫视了一眼群臣,一字一顿道,“若有人给孔圣人抹黑,朕决不轻饶。”

朱元璋此话,听在群臣耳中,有两个含义。

诬告是抹黑,孔氏族人做了恶事也是抹黑,无论哪个,皇帝都不会轻饶。

很多文官都想出列,但朱元璋经过几次杀戮,积威甚重,在朱元璋点名前,他们不敢出列。

“常葳,你先说。”朱元璋看向武官队列最末尾的年轻女将。

“是,皇上!”常葳抱拳出列。

她呈上了曲阜百姓的证言和自己查找的证据:“相关苦主已经在外等候。”

朱元璋粗略看了一遍证言和证据之后,他挥了挥手,内侍将证言和证据拿给大臣们过目。

因为孔家和文臣息息相关,所以证言和证据先从文臣这里轮转一遍,才到武将手中。

武将们翘首以盼,看热闹的表情都快控制不住了。

文臣们依次查阅时,一个大臣突然发难,大喊“这是诬告”,并撕毁证据,要将几页纸张吞下去。

朝堂立刻变得一片混乱。

常葳冷眼看着大臣们或真或假的惊慌,抱拳禀奏道:“百姓们的联名信和证据原件,末将已经快马加鞭送与皇上。这些证言和证据是印刷的附件,诸位上官不用担心证据缺失。”

说完,常葳在朱元璋许可后,呈上来一箱证言证据,依次分发。

大臣们的表情都很精彩。

既然是印刷的附件,为何不早说?这女将难道存了一颗看笑话的恶劣心思?还是说,有这种恶劣心思的是皇帝?

“拖出去。”朱元璋嗤笑一声,下令道。

宫中侍卫立刻上前,将引发闹剧的文臣嘴堵住,像拖死狗一样拖出了门。

刘基出列,义正词严道:“诸位大人都是饱学通礼之士,若有异议,该有理有据地说,怎么跟市井无赖偷鸡摸狗被抓了现行似的,道理还没讲,先在地上滚上了,这可有辱斯文。陛下,若再有扰乱朝堂中,该以失礼之罪论处。”

许多文臣对刘基怒目而视。佞臣!

朱元璋微微颔首:“准奏。”

刘基遗憾退下。

他还以为自己指着鼻子骂了,一定会有忍不住站出来和他辩论,怎么没人呢?

李善长回南京后,特意告诉他标儿这次不仅差点骂死孔家后裔,等别人缓过来之后,又把别人骂得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大喊对不起孔圣人(朱标:你继续编?)。

“刘伯温啊,你口才不行啊。”

刘基气得胸口疼。

趁着标儿还没上朝,刘基现在要抓紧时间输出。要是标儿来朝堂了,还有他开口的机会吗!

刘基把想要为衍圣公辩驳的文臣的话堵回去后,他们终于能安安静静把证据证言看完。

在知道常葳搬了一箱子复制件来后,他们就不做这些在朝堂之上毁灭证据的鲁莽事了。

想到这里,他们心中有些遗憾。

如果刚才毁掉的是原件,常葳要再收集和整理一次证据证言,会花费很长时间。在这期间,他们一定能让全天下的文人给皇帝施压,让皇帝释放衍圣公。

在这些人看证据证言的时候,朱元璋的视线扫过众人的脸,心中的火气越来越大。

他看得出来,这些人中大部分人,对证据证言并不在意。

或许,他们都能看出这些证据证言是真的。

但这是真的又如何?

孔家是传承了几千年的世家,吞并良田,逼良为奴,低买高卖,这些事刚崛起的豪强都能做,孔家自然也做得不少。

这可是真正的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难道不该有这些权力吗?

曲阜就是历代帝王送给孔家,供奉孔家的私产。孔家如何处理私产,不是他们自己决定吗?

只有被煽动来不顾一切拯救衍圣公的年轻书生们才会为衍圣公光辉下隐藏的黑暗肮脏愤怒,忍不住烧掉了衍圣公府邸。朝堂上的文臣们已经是看透一切的贤能之人,他们不但不会愤怒,还会认为这是孔家应得的“尊重”。

他们中一些人甚至希望,以后皇帝都能对世家大族抱有这样的尊重,这才是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太平盛世。

李善长致仕后,百官中不再留有他的位置。他被朱元璋特别恩许,在龙椅旁侍立。

他看到朱元璋眼中血丝弥漫时,知道这位本性并不和善的帝王心中已经起了杀意。

他立刻小声道:“标儿曾经说,潜规则就是见不得人的规则。他们现在对孔家的罪行满不在乎就是因为他们秉承的潜规则,皇上只要将潜规则拉出水面,给天下百姓看,他们就会像传说中的鬼魅一样,融化在阳光下。”

朱元璋闭上眼,沉声道:“朕知道。李公不用担心,朕明白此时不能用屠刀,而是该用文人的手段。标儿和常丫头已经演完了上半出戏,朕演不好下半出戏,就对不起他二人了。”

李善长松了口气,道:“陛下放心,若这出戏演完,他们比死还难受。”

朱元璋心头这才放松一些。

李善长看着朱元璋眼中血丝退去,垂首退到一旁,不再多言多语。

之后朝堂局势被朱元璋稳稳把控住。

他传来证人苦主,与当事人当面对质。

文臣们本以为孔家人学富五车,肯定能说会道,怎么也能把那些没读过书的草民辩得哑口无言。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那些本应该笨嘴笨舌的草民,居然说话条理如此清楚,虽浑身颤抖,怕得不行,却也用事实驳得孔家人说不出话。

而且这些事实,全部都伴有人证。那些人缺胳膊少腿,都指天发誓自己真的是被孔家人所害,皇上和诸位大人们可以去曲阜随便抓个人问,人尽皆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