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你进谗言还是欺君(4/5)
吴庸皱眉:“为何要返还?应该重重的惩罚他们!”
朱标笑了:“但他们买粮的时候,怎么知道自己买的是官员贪来的粮食?他们花费了应付的钱买到了粮食,现在却说这些粮食是官府的,他们不仅要把粮食还回来,还要上缴罚款,甚至遭罪流放?吴庸啊吴庸啊,我可是当了这么多年的地方官,你看我像是能被你蒙蔽的人吗?”
吴庸立刻道:“太子,你这是何意?”
朱标没有回答,再次反问道:“你身为大理寺丞,应该熟读律令吧?”
吴庸道:“当然!”
朱标问道:“那《大明律》中的《刑律》‘经济科’分类‘偷盗’条款,对赃物追缴的界定,你肯定知道。你熟读律令啊。所以,你这是诓我,引我故意犯错吗?”
吴庸大惊失色:“下官绝无此意!”
朱标再次笑了:“你不是说你熟读律令?两广大案,大理寺众卿应该把相关律条翻烂了,怎么,你不知道?太子是储君,也是君,你是说大理寺众卿忙碌的时候,你不仅怠工渎职,现在还要欺君吗?”
被内侍叫进门的胡惟庸:“……”我是不是不应该在这里?
他硬着头皮要下拜,被朱标提前免礼赐座。
“胡参政,你稍等一下,等我处理完此事。”朱标微笑道,“大理寺丞吴庸,你是诓我,还是欺君?”
吴庸脸上的正气再也维持不下去,身体微微颤抖,不断磕头:“下官绝无此意,绝无此意啊!”
朱标笑道:“你呈上这折子只有两个原因,第一,明知故犯,引我……啊,这折子是给皇帝的,那就是引皇帝违反《大明律》,残害百姓;要么是你不仅学艺不精,还在大理寺众卿都在忙碌的时候怠工渎职,连《大明律》相关律条都没有看过,但你却对我说你熟读《大明律》,这就是欺君。”
“二选一。”朱标转了转大拇指上的玉扳指,笑容依旧,“两个都是抄家灭族的重罪。”
吴庸只能不断磕头,不敢搭话。
“不过你只是一小小大理寺卿,怎会如此大胆,连家人都不要了,要拉着他们一同下地狱?”朱标缓缓转动玉扳指,做沉思状,“让我想想,谁会让你做这种事?”
朱标在来南京后,第一件事就是调出朝廷官吏档案,把对方籍贯家世亲戚,能背的就背下来。
杨宪就是搜集情报的头子,最近忙得不可开交。
朱元璋看了杨宪搜集的资料都忍不住对马秀英叹息,如果不是有标儿能压住杨宪,他未来恐怕会杀了杨宪。
有了过目不忘的本事,朱标一目十行,迅速掌握了朝堂官吏的情况。
现在他将吴庸的籍贯、家世、姻亲、师长、友人等关系娓娓道来,慢悠悠梳理吴庸的人际关系,猜测是谁让吴庸来当这个出头鸟。
朱标一边分析,一边笑着补充“这都是猜测,我只是说说而已,不会问他们的罪,别担心”。
吴庸连磕头的力气都没了,他呆呆地直起身体,仿佛一个痴傻一样,嘴巴微张,听着朱标带着笑意的分析。
朱标的表情看不出有任何生气的迹象,微笑的模样就像是在和人闲聊,甚至连眼中都没有冷意,眼底也荡着微微的笑意。
吴庸看着朱标的表情,听着朱标所说的话,身体抖动的幅度越来越大,就像是得了羊痫风一样。
朱标身后假装自己是个文吏的陈英偷偷从一旁绕着离开,出门找御医。
李文忠正准备从袖子里摸毛笔,朱文正不知道从哪抓出一支毛笔,已经兴致勃勃速记了起来。
胡惟庸眼睛越瞪越圆,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表情,忘记了现在是在太子面前,得注重礼节,嘴不自觉地张大都没发现。
就在朱标身后屏风后的隔间内做作业的弟弟们探头,然后在别人没发现前,悄悄缩了回去。
朱桢带着哭腔,压低声音道:“太子大哥……有点、有点……”可怕!
朱樉眼睛放光:“不是有点,是很厉害!”
朱棡老气横秋:“习惯就好。”有了一个乖巧的可以压榨的弟弟后,他开始装模作样了。
朱棣乐道:“好耶,这次是不是终于又要被大哥说死一个了!”
朱橚道:“小声点,别打扰大哥……我刚看到英哥出门了,他肯定去找御医,说不死人。”
朱棣唉声叹气:“唉,又死不了。”
朱樉和朱棡也双双遗憾叹气。
朱桢真的要哭出来了。大哥好可怕,哥哥们也都好可怕!你们都盼望着大哥说死人吗!
呃,大哥好像真的说死过人!
朱桢心里的小人双手使劲按着脸颊尖叫。真的好可怕!
屏风前面,朱标的分析才进行到一半,吴庸就撑不住了。
他居然被朱标这一番话吓得失禁,散发出浓烈的尿骚味。
胡惟庸被尿骚味冲鼻,终于回过神,赶紧用袖子掩盖住口鼻。
朱标却毫不在意,表情完全没有变化:“我最近和爹建议,为了监督官员,官员犯罪,除了将罪名印在报纸上之外,还应该通报其家乡。你说你家乡的人听到你如此残害百姓,会不会晚上偷偷挖你家祖坟?”
吴庸惨叫:“太子殿下,下官认罪!下官认罪!”
“这和你认罪不认罪没关系。”朱标摸了摸自己手上的玉扳指,不再折腾自己的大拇指,“身为朝廷命官,百姓的父母官,你们被百姓交的赋税养着,那么你们犯罪的时候,自然要让百姓知道。百姓是你们的衣食父母啊。”
“我有时候真的很奇怪,为何你们做这等事的时候都毫不心虚,倒是我把这些事公之于众,特别是在你们家乡、在你们祖坟上念出来的时候,你们怎么就慌神了呢?”
朱标终于收起了他脸上瘆人的温暖微笑,语气居然有了几分朱元璋常见的冰冷刺骨。
吴庸试图爬向朱标:“太子殿下,此举不可!从古至今,从未有过……”
朱标打断道:“现在就有了。读书人读的是圣贤书,学的第一课就是一个‘仁’字,养的第一口气就是‘浩然正气’!你既然抛弃了圣学,要敢作敢当啊。对了,抛弃了仁义之心和浩然正气的读书人,是不是应该被逐出圣学门徒的位置?”
“我看孔庙后面也该有一扇墙,将你们这些违背圣人教诲的读书人的名字和罪名刻上去,令后世读书人惊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