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并非善良举手之劳(2/2)

陈英忍不住了,赶紧转移话题,把话题转回来,道:“标儿确实是心善,但其实‘礼’也可以震慑别人。”

“武力能镇住别人一时。别人看到了大明的武力,才会心平气和听我们说话。这时候,再给他们看礼仪和道理,让他们知道大明的强大并非只是武力,他们就会从精神和文化上臣服。”

陈英对此很熟悉。他教化云南时,就是经历了同样的方式。这算是殊路同归了。

朱棣不蠢,也不是真的和朱文正一样,除了打仗什么都不想学。他只是缺乏经验。

在听了陈英的话之后,朱棣想了想,道:“我看那些人好像把大哥当成了带领他们走向更好道路的神灵。或许将来,他们真的把大明封为神灵的国都,不会与我们作对。我们的商路就会安全了?”

后挂大明龙旗的船只他们不能袭击之后,就没有过多干涉他们的生活。

在离开大明之前,为了出访时能更好的扬大明国威,他让朝中丹青圣手们设计了大明的“国旗”。

这国旗,就是有着火焰特效的金龙,环绕着一个隶书的“明”字。简单明了,和以往王朝皇帝出行的龙旗差不多。

敢使用五爪金龙作为旗帜的船只,只有大明朝廷允许的官方船只。如果其他船只用龙旗,这僭越是可以被砍头的。

朱标以这种方式,约束普通走私商船。

虽然大明不能监视到每一艘走私商船,但只要他们敢挂龙旗,无论背后家族是谁,都从上到下难逃一个死字。

这种程度的威慑,在这个时代,就差不多足够了。

朱棣又问道:“兵了就兵了,为何还要礼?大哥你还教导他们种地,太好心外,我可没付出什么。只是举手之劳,他们之后的未来,看他们自己的造化。”

朱文正仍旧撇嘴:“是是是,你就算做再多好事,也是满嘴‘我不善良’,呵。”

朱标无奈。正哥这话怎么这么奇怪?

“好了,不说了,我鱼上钩了。”朱标一拉鱼竿,拉上来一条怪模怪样的大鱼,“看来今天的晚餐不用我来做了。”

众人立刻紧张起来。

虽然做饭也没什么,但谁没有点胜负心?他们都不想输。

除了朱标输了之外,其他人若输了,在做饭的时候一定会被以朱文正为首的不正经的人嘲笑。

朱标把鱼放进桶里,转头对常葳道:“你会做饭吗?不会的话,你输了我来帮你?”

常葳斗志满满:“我不会输!”

朱标:“……”

什么“钢铁直女”发言?你这话放到后世网上一定会被人嘲笑!

朱标摇摇头,把草帽压了压,躺在椅子上,继续等着鱼儿上钩。

……

南京,满朝文武都知道太子出国了。

朱元璋和心腹们商议后,心腹们一致认为,直接让伟大的洪武皇帝背好这口又圆又亮的黑锅,告诉众臣,是他派太子带领皇子出访得了。

这理由就说,朱文正嚷着要出海后,朱皇帝思索了许久,认为世界这么大,他的儿子们需要去看看。

现在远航越来越容易。以前大明只需要注意周边、注意草原。现在,千万里之外的海外诸国都可能来到大明。大明的皇室们必须知道世界有多大,海外有多少强大的国家,这些国家能不能与大明造成威胁。不能夜郎自大,成为井底之蛙。

使臣就算去打探了消息,若非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信息仍旧有偏差。

趁着老皇帝和老将老臣们都还能在大明镇得住场子,大明的太子和皇子此刻出行,真是好时机。

不过出航难免有危险,朝中大臣恐怕不同意。

特别是中书省的相公们,把太子护得比眼珠子还紧,绝对不会同意太子远行。

于是,皇帝便在偷偷和太子商量后,让太子趁着大婚后这段大家都松懈的时机,带着太子妃和弟弟们跑路了。

所以,这都是皇帝的错。

“没错,都是朕的主意。”朱元璋表情深沉,声音也很深沉,“朕的太子,怎能一直待在温暖的屋檐下?他是能与风雨搏击的雄鹰!不是在地里刨食的燕雀!”

朱元璋锅背好了,群臣群情激奋,还有一些老臣,甚至哭晕在朝堂上。

不少人认为应该吧太子追回来;还有人说就算太子跑远了,也应该增派海军去接太子回来,以防万一。

汤和和廖永忠两个海军元帅都回来上朝了,比谁都跳得欢。

老臣愿意出航!!!!!

知道真相的史官执笔的手微微颤抖。

这件事要怎么写呢?是写真相还是写皇帝背锅的版本呢?

罢了,写真相吧。以朱皇帝的性格,等太子一回来,他自己都会“揭秘皇室内密”了。

只可惜,现在在朝堂上担心太子担心得伏地痛哭的大臣,又被欺骗了感情。

作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