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漫天要价(3/4)

在这里就不得不说新画面的张卫平,这人虽然爱打嘴炮,谁都喷,但投资电影是真有魄力。

97年,张一谋和张卫平的“二张“组合刚开始合作,结果第一部成品《有话好好说》并没有如想象中那样一炮打响,却赔掉了一千多万。

好在张卫平有胆略,在《一个都不能少》和《我的父亲母亲》相继投入市场之后,丰厚的商业利润以及接踵而来的艺术成就迅速助其挽回了此前的损失,将两人的联袂带到了一个高峰。

张一谋要拍大片,张卫平就敢融资几亿陪着他一起下河,这样的胆略现在来说是绝无仅有的。

这种大投资中影不是拿不出来,而是不敢。这种金额的投资太吓人了,去年的票房总产值还不到十亿,一部电影投资就要占其中的四分之一,这样就很难盈利。

当然作为国企,其实很多电影都是不盈利的。但拍一些主旋律电影那是任务,可以不计成本。

商业片不行。商业电影目的就是赚钱。加上中影投资陈凯哥导演的《荆轲刺秦王》扑的很惨,八千万的投资。票房才几百万。所以现在中影高层的会议上,大制作是提都不要提的。

“等《英雄》上映以后,应该能破一下国产的票房记录。”

宁远随口说的话,引来了韩山平的兴趣。

“你估计能有多少。”

宁远想了一下,“应该会破两亿。”

“多少?两亿?”李明堂有点不敢相信。

已经很多年没有华夏电影破亿了,五千万都是大关。

宁远这个两亿的估值,有点骇人听闻。包括韩山平听了也是一惊,他原来想的也就是能过亿,但是两亿这个山头可确实有点高。

“你小子可真敢说啊。”李明堂回过神来,笑着说道。

“反正是替别人吹牛,有啥不敢的。”宁远也半是开玩笑的说道。

然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韩山平还却是这把这个事记在心里了。

吃完饭以后,宁远挥手送走了两个大佬,然后回了中关村的271网站。

“忙着哪,老赵。”

“难得啊,失踪人口回归了,电影弄完了?”赵红衣也打趣道。

“弄完了,十月一上映。”

“正好你来了,省得我打电话,牙虎那头又来报价了。”赵红衣正色道。

“多少。”

“你猜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