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金翅天蛾(1/2)

【邪门歪道汇清溪,天蛾展翅搬援兵】

摩尼教于西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由波斯人莫尼所创立,以二宗三际为其主要教义。二宗既黑暗与光明为世界之两个本源,三际既是初际、中际和后际世界发展的三个过程。

隋唐时期(六七世纪),摩尼教传入漠北回纥之地并逐渐盛行。唐代宗大历年间摩尼教传入中原,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灭佛时,摩尼教亦遭严重打击因而转为密教,后吸收道教等民间教派之教义,改建明教。明教因相信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来临,故敢于推翻朝廷,常有煽动百姓起义造反之举。

睦州,地处钱塘江上游,下辖建德、淳化、桐庐、分水、逐安、寿昌六县。睦州古为百越之地,境内多为矮小山地丘陵。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寿昌等县土地肥沃,排灌条件良好,为睦州主要产粮之地。

宋翊一行几人来到睦州凤凰乡乌祥村,此地青山环抱,溪水水常流,空气清新,百姓多为壮族以种植药材为生。

韦连勇似乎来过此地,入了村庄带着众人径直来到一户药农家中。院里一名十四五岁的少年,身高不足五尺,黝黑精瘦,额头突出宽鼻阔口,两只大圆眼透着精明机警,穿的却是一身汉人衣装。少年见到韦连勇急忙跑了上去。

韦连勇笑着向宋翊介绍道:“这个孩子叫韦福,他一直在跟踪侬广厚,我们一路上就是跟着他留的路标找来的。”

宋翊奇道:“这个孩子能跟的上侬广厚,难道不会被发现吗?”

韦福没有说话,却听韦连勇道:“韦福家里养着一匹狼。他自幼和狼一起生活、追踪猎物,甚至有时会几天几夜地不停不歇,是非常好的猎人。我们找侬广厚都是靠了他,他不但脚程极快,而且善于辨识踪迹气味,被他盯上的猎物肯定跑不了,更何况他还有一个好帮手。”韦福听到夸奖咧嘴直笑,露出满口洁白宽大的牙齿。

却又听韦连勇道:“阿福,把你的好兄弟叫出来给大家瞧瞧。”

韦福转身向房后喊道:“阿灰,出来呀!”

听到韦福的喊声自房后面转出一只灰狼。这灰狼体长五尺开外,肩高也有将近四尺,比一般的狼要大上一圈。狼口牙齿尖利,双眼上斜,四肢长而强壮,浅褐色的皮毛蓬松油亮,尤其两只金黄色的眼睛冰冷深沉。看得宋翊、花荣不禁一愣,没想到韦福的好兄弟竟是如此硕大一只狼。

却听韦福骄傲地说道:“这就是我的好兄弟阿灰。他的鼻子可灵了,远远地就可以闻到侬广厚的气味。即使远远的跟着,他也绝对跑不了,而且阿灰还能够驮着我一起跑。”说话间挥手叫阿灰过来,翻身骑到背上,阿灰却像家犬一样顺从。

宋翊心道:“这个孩子有这匹狼帮助,确实可以跟踪侬广厚。而且既是侬广厚有所察觉,他一身汉人打扮,谁还会对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起了疑心。”

韦连勇又将宋翊和花荣介绍给韦福认识,却听阿福说道:“大家进来坐吧。这家老伯也是姓韦,孤身一人,我现在借宿在这个老伯这里。他带我很好,现在上山采药去了。”说着话便将大家让进屋里。

韦连勇又问:“阿福,侬广厚最近有什么动作。”

韦福道:“那日我听从哥哥的吩咐在林中一直没有露面,后来宋大哥出手逼得另一名黑衣人逃走。之后侬广厚和那黑衣人吵了一架,然后一路来了睦州,我就一路尾随他们来了这里。他们在这里汇集了很多人,都是相似的打扮,行事十分隐秘。我也不好太接近他们,所以搞不清楚他们在干什么。”

宋翊心中想到:“当日这个孩子也在林中,而我和花荣在树上竟然没有发现他,看来这个小孩的隐藏技巧还真不一般。”

说话间本家韦老汉自打外面回来,看到有客人到家便要张罗着请客喝酒。俚僚人极是好客,按照这里的规矩,家里来了客人,全村都要轮流请客喝酒。杀道盟的人也不是傻子,宋翊几人来此办事,不能太过显眼。吃几杯水酒倒也可以,全村轮流请客也就作罢。

韦老汉自己忙活不过,几个人一同帮手整治饭菜,除了粑粑、油堆、沙糕等常备小吃外,一切都是就地取材。

韦老汉捉了一只未下过蛋的雌鸡,宰鸡拔毛洗净后掏出内脏,涂抹少许细盐,鸡腹内装入一团生姜,放入清水锅中煮到bā • jiǔ成熟,再切成一寸长的肉块。并以姜、蒜、葱、香菜、细盐、鸡油等调成的佐料拌制均匀,味道鲜美嫩脆。

宋翊一行就有五人,一只鸡怎能够吃。韦老汉自家一只三四十斤的小猪,肉质细嫩,不长肥膘,去其内脏,在皮上涂上各种香料,用竹子整个穿了起来,架在炭火上,慢慢转动烤烘。待皮黄脆,肉熟透时,拿来切成方块,装碗上席,香酥可口软烂多

汁。

韦福则到溪中捉了两尾活鱼,细细切成薄片,加入麻油、香菜、花生、姜、葱、蒜、糖、醋、盐等,稍稍腌制便端给宋翊几人下酒。宋翊花荣从未尝试生食鱼肉,只道是茹毛饮血一般的吃法。但浅尝一片却觉清新可口味鲜香甜,竟是最美味的菜肴。

几人尝着山间美味,饮着韦老汉自己酿造的木薯酒。虽然酒味粗劣但却难抵青山绿水之间的别样风味,又令宋翊不自觉间想起在彭晓月家畅饮咂酒美人伴舞的场景。当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

一觉醒来天光大亮,宋翊嘱咐花容等人在此安心等候几日,自己去四处打探一下消息,知己知彼才好动手。

宋翊孤身一人骑了马匹直奔两浙路群英殿分堂。

四海镖局在苏州城内也是老字号,稍微打听不难找到。宋翊见到管事便称找老镖头冯剑飞。镖局子没有那么多客套规矩,管事一见宋翊打扮便知是个练家子,多半是绿林好汉前来投奔,领着宋翊径直来到校場之中。

老镖头冯剑飞约有五十来岁年纪,身形伟岸高大,蚕眉虬须,圆目阔口,鼻挺额突面貌刚毅。虽已半百之年但却精气十足,手中一柄阔剑使得上下翻飞寒光流转,引得宋翊不由喝了一声“好”!

冯剑飞扭头看看宋翊,收了架势将宝剑交给旁人,向宋翊抱拳施礼道:“不知小兄弟到我镖局有何贵干呀?”言语稳重大方,声音中气十足。

宋翊急忙还礼笑道:“老英雄,在下是来卖玉的。”说话间自怀里取出玉牌给冯剑飞过目。

冯剑飞看过玉牌又同宋翊对过切口,便将宋翊让到客厅之中。冯剑飞命人沏上一壶好茶,待宋翊品过茶香问道:“这位兄弟年纪轻轻便成为行罚堂的七席,真是少年英雄呀。”

宋翊立刻回道:“不敢不敢,说来实在惭愧,这个令牌是家师的。”紧接着便将自己来历讲了清楚。

冯剑飞笑听罢道:“原来是高副堂主看中的人选,那肯定也是不差。不知宋兄弟此来有何贵干?”

欲要请人帮忙肯定不能遮遮掩掩,宋翊直言答道:“我是一路跟着杀道盟的人来到睦洲,不知他们到此有何作为,想请冯堂帮忙主打听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