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力战群雄(三)(2/2)
龙德太一宫并非道教大宗大派,但它乃是今上亲自督造的祭祀之所,又由张虚白亲自主持打理,因此宫内藏书阁中各种道教书籍一应俱全。
宋翊在龙德太一宫时广读文献,对道法、符箓、手决知道的比吴德友还多。他虽不能施展法术,但看吴德友一掐手决便知他要施展何种法术,又怎会中了他的招数。
不论吴德友施法手段再怎样精熟也会占着些心思,难免运剑之时有些拖滞。宋翊洞察玄机却不表露出来,瞅准机会便发难狂攻。
吴德友怎样闹不清楚,往常以道术配合剑法施展,便如虎添翼一般屡试不爽,今日一连三道符箓都未见尺寸之功,反而倒落了下风,处处受制。
吴德友心中大怒,自怀中掏出一张黄符,要施展“旋火术”。
这“旋火术”说来也是普通法术,便是同时打出三颗拳头大小的火球,半路上三火合一形成一个三四尺大小的火球。
这火球飘飘忽忽,主要便是为了迷惑对手出其不意,并无什么大威能,仅是取巧而已。但对吴德友来说,画这张符箓已是花了大力气,本来准备用在江湖一流高手的身上,没想到今日竟然这般使了,也是痛心至极。
打到这个份上,吴德友早将其他的事情抛在了脑后,一心一意要置宋翊于死地。他将符箓趁机贴在剑脊之上,一边施展剑法与宋翊缠斗,一边默念咒文手掐法决。
自从吴德友施展法术,宋翊就开始暗自偷笑。一来,吴德友剑法打了折扣。二来,应对五行法术,宋翊自有心得,只待一个机会而已。
此时,宋翊看到吴德友手掐火云决,便知是要施展火属法术,深知机会已到。
吴德友闪身斜纵几步与宋翊拉开当子,此时剑上符箓已然开始焚烧。宋翊也不急于上前抢攻,只待吴德友发动法术。
吴德友龙脊剑一挥,三个拳头大小的火球旋转着朝宋翊而去。宋顾做不知厉害,迎上火球。吴德友心中大喜,终于让对方中了自己招数。
火球到得宋翊两步之内,陡然何合成一个四尺巨大火球,宋翊也是为止一惊。
吴德友正在对面暗自高兴,忽听宋翊打大叫一声:“桑皮卷!”。一句话便将吴德友拉回清醒之中。
吴德友“哎呀!”一声暗道不妙,竟将正事忘个干净。事出突然,吴德友不自觉地向宋翊跑去。
吴德友身法之快超过了火球的飞行速度,正当他离火球不足一步之时,尽斩刀锋竟像切瓜一般将火球一分为二,熊熊烈火瞬间消散。
吴德友来不及惊讶,略带温暖的刀锋已经到了胸前。吴德友身法飘忽,来得快去得也快,足尖点地倒纵身形。同时,手中龙脊剑化作一道银光脱手而出,直奔宋翊胸腹射去。
吴德友这一招也是阴狠至极,眼看自己难逃一刀便要与对手拼个两败俱伤。
宋翊哪能与他同归于尽,当即左手弃了刀柄改为单用右手持刀,侧身避让龙脊剑。
但这龙脊剑乃是吴德友拼死一掷来势太快,宋翊难以全身避过,腹部仍被龙脊剑划了一道尺许的伤口。但同时,尽斩也在吴德友胸口留下一道两尺来长的口子。
吴德友伤势不轻,刀伤处皮肉翻卷血如泉涌。吴德友赶忙封了伤口附近穴道暂止血流,口中说道:“阁下武功高强,道爷今日受教,来日方长有机会再行切磋。”
言罢,吴德友立刻排众而出,自行包扎伤口。鎏银龙脊剑定在一棵树上也顾不得取回。
他伤势远比宋翊严重,又失了手中兵刃,再战下去只能白送性命,此时退出不失为明智之选。
备注
1灵宝派,亦称阁皂宗、葛家道。由葛玄创立,是产生于东晋末年的一个道派,活跃于江南一带,本山为阁皂山,与上清派的出现时间大体相同。
该派是以信奉和传承《灵宝经》系而形成的教派,也因主传与主修《灵宝经》系而得名。
葛玄(164年-244年),汉族,吴丹阳郡句容县都乡吉阳里(今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人,祖籍山东琅琊(今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琅琊镇),三国时期著名高道,道教灵宝派祖师。
字孝先,号仙翁,被尊称为“葛天师”。道教尊为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与张道陵、许逊、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