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山河洗脉(一)(2/3)

宋翊小心谨慎,贴着缝隙侧耳倾听,除了呼呼的风声再无其他动静。青石约有两三千斤重,以宋翊的力气若是将它推倒却是不难。

推倒青石,宋翊又进入一处石洞,洞中冷风嗖面却是到了“九峰山”的山顶。

宋翊走到洞外细细打量,远处群山巍峨,两侧山峰耸立,竟是九个山洞居中的“吊钟洞”。

宋翊心中大喜,看来那桑皮纸上所言不虚,此处必是吕祖潜修之处。

只是这“吊钟洞”洞中有洞,吕祖在那下面石洞中修行,并将心得篆刻于石壁之上,为免凡夫俗子看见,便以青石封堵住洞口。因此,自己来了几趟都没能发现。

返回石室之中,忽觉灵气昂然远胜之前,宋翊心中恍然大悟:“难怪吕祖选择此处修行!自己爬进来的那个通道原来是处通风口,山中灵气经由通道自然提升至山顶“吊钟洞”排出。这处石室居于两个洞口的通道之间,全山灵气都在此处荟聚徘徊。因此,石室中的灵气比其他地方浓密了不止一倍,实在是山中最为适合的修炼之处。”

宋翊借着烛光,细细研究洞壁上的文字图画。且不说上面记载的内容,单讲这雕刻文字的手法,行云流水铁画银钩,气韵生动形意合一,点线结合虚实相生,犹如书法大家在宣纸上一挥而就,比毛笔写的还要干净利落。

再说洞壁上的图画,阴刻图画细致入微,由潜入深层次分明,比能工巧匠经雕细琢更为巧妙。

宋翊伸出手指,顺着沟壕轻轻抚摸,阴刻纹理圆润光滑,绝非点滴雕刻而成,应是吕祖运剑一挥而就。如此看来,吕祖的剑法已达化境,当世之人罕有匹敌。

感叹过吕祖的剑法,再去研读壁上一篇小字楷书的内容。这篇文章密密麻麻约有百余字,说得是吕祖得道的经过。其内容与坊间流传并无太大出入,另又附上了吕祖的自述。

吕祖生于河中府永乐县招贤里,他对此地颇为熟悉,因此才能找到此处绝佳之地进行修炼。

此时,宋翊心中疑惑顿解,怪不得吕祖能在这么一个偏僻的地方找到如此一处宝地。至此,也可以完全确定,这里就是吕洞宾的洞府。看来,宋翊今次真是误打误撞捡到了宝贝。

借着烛火继续向下看去却是一副地图,图上简略地画着“九峰山”的地形。宋翊心中纳闷,这吕祖难道是怕自己出去时认不得路了,偏要将地图刻在墙上?

宋翊挠着脑袋退后一步再看,忽地心中大惊。刚才由于灯火昏暗,只能凑到近前查看文字图画,一次只能看到一隅,难以同时窥其全部。此时纵观全貌尽收眼底,这哪里是什么地图,墙上刻画的分明是一副人身经络图。

图上一条南北走向的大冲沟乃是此地“永乐涧”,“永乐涧”由上直下贯穿始终,便如人身脊椎。“永乐涧”最顶端九座山峰,便如人脑泥丸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