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章 世界的表壳(3/5)
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妨来了解一下这位“古怪的读书人”——阿波罗尼奥斯。这位古希腊说书人不像柏拉图那样留下《理想国》这样出色的故事,可是他的《圆锥曲线轮》包含487个命题,将圆锥曲线函数的所有命题一网打尽,以致于后世的数学家无法再插进去哪怕一条定理。
站在今天的角度看,有如此数学天分的人高考数学足以拿满分。可是谁也无法解释这些辉煌的成就在当时的爱琴海沿岸究竟有什么用?
那个时候的皮毛商人估计只要掌握一百以内的加减法,就足以走遍大半个欧洲。为狄俄尼索斯建神庙的工匠也只要掌握最基本的几何学,就足以把硕大的石柱立在神殿的中央。就算指挥千军万马的大流士统帅也只要数的清楚一个阵列有多少士兵,自己需要带上带多少阵列出兵即可。
然而古希腊偏偏就出了一群把“无用学问”研究到巅峰的牛人!他们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深刻地改变这个世界。
阿波罗尼奥斯的故事一千七百多年后才被人读懂,当开普勒将他的圆锥函数曲线抛上空中,发现居然可以将行星运行轨道计算的分秒不差!哲人低下头来思考的学问,最终帮助人类读懂了浩瀚的星空……
人们这才明白“实用的学问”永远是用来解决眼前的生存问题,这不是说书人感兴趣的。他们仰望星空不是为了指导哥伦布寻找美洲大陆,更不为了帮助瓦特发明蒸汽机。他们思考的都是人类必将面对的终极命题:时空追问与生死追问!
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一代又一代伟大的说书人继续前行。轮到牛顿登场了,一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让他真正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三大经典力学定律诠释的宇宙故事为人族开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脑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