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1 人事如故(3/4)

可就算这么耗下去,眼瞅着今年秋收之前霸府都不会有大笔的钱粮进项,很难逐一付清垫资。而因为担心诸军因为饥饿而哗变闹事,又不得不到处搜刮榨取一点物资来分给诸军,吊着他们不准闹事。

其他的问题虽然也有,但相对而言最严重的还是当下这两个问题。而这两个问题要解决起来也很简单,有钱有物就行,但棘手处就在于没钱也没物。

由于久不任职于霸府,李泰已经很有没有感受过贫穷的滋味了,但今再返霸府,这熟悉的感觉霎时间就回来了。

俗话说破船也有三千钉,但用在霸府这里就是这破船上虽然一个钉子都没有,但还冲浪冲的挺过瘾。

霸府虽然没钱,但不意味着整个关西都仍一贫如洗,就拿李泰自己来说,他今所掌握的粮食供养霸府一年都问题不大。而其他境域豪强们未必有他这么财雄势大,但也必然都是家底殷实。

只要能将这些资财搜刮上来一部分,渡过眼前的难关绰绰有余。可问题又来了,怎么搜刮?就连李泰自己都不愿意捐输家财帮助霸府渡过难关,又怎么能奢望其他人毁家纾难。

眼瞅着众人都是一筹莫展的样子,李泰一时间也没有什么太好的思路,毕竟他不当穷逼很久了。

但今事情摆在桉头,都是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稍作沉吟后他便提出了两个思路。第一就是由霸府派遣使者前往诸州郡盘查库余,将这些库余物资核计清楚后再向民间发卖,用以换取急需的物资。

当下租调贡赋所收取都是实物,除了粮帛等基本的通用物资之外,还有其他各种杂类物料,因为各种各样的缘故常年寄存在官府仓邸之中,若加盘点出来进行售卖,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但问题是这些地方库余一般归于行政成本和官员福利之中,一旦加以审查盘点,说不定就会遭到地方官们的抵触厌恶。而且如果形成定制的话,也极容易滋生贪腐,地方官同地方豪族勾结起来,将高价值的物资化作廉价库余进行售卖。

第二个就是卖地,虽然时下不比后世那样寸土寸金,但一些关键地段的土地资源永远都是稀缺和不可再生的。将一些拥有极高附加价值的土地向民间售卖,也是短期内缓解财政压力的一个方法。

这些土地包括但不限于自然资源丰富的山泽、大道通衢水陆要津等等,将其开发权和使用权向民间招标售卖。

开采到的铜锡等金属物料由官府直接进行收购,一些交通枢纽的经营权中还包含着承担官府所发派的运输任务的责任,只要能够形成有效监管,也能维持一个公私两便的良性状态。

当然,这后一条思路李泰也是思考许久了。去年他囤积粮食的时候就在打算同地方大族合作,构建一个覆盖整个关西的物流网络,但当真正施行起来才觉得困难重重。

首先是各地风土人情都不相同,具体到每一个豪强身上,其秉性品德也都差异极大,有的还算好说话,有的则又贪婪又霸道,拒绝同人分享乡土资源。

如果每到一个地方都因地制宜的洽谈与妥协,那效率必然低下至极,估计李泰这个的卢都发威夺权了,可能这件事都还没有做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