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大结局(3/4)

弗朗茨不确定的问道。

守着金饭碗,就不可能不伸手。雪月公国前些年的高速发展,同样是靠着近东开发银行的贷款搞起来的。

雪月公国累计债务总额,直接高达上亿金币。关键是这些贷款,还都是不用支付利息的。

一部分是靠前面做的假账套利,一部分则是加印的金票。

缺乏有效的监管,在领地发展的关键时刻,缺钱的哈德逊也没能够忍住。

现在急着回收金票,那是因为市面上实际流通的金票数额,超过了银行账面上的印刷量。

“你放心好了,估摸着等拍卖会结束后,这次金票的回收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填上了这个坑,后面只要守住金票币值,稳住了银行的信用,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哈德逊淡定的回答道。

不过话他只说了一半,近东开发银行能够活下来,其他银行就惨了。

这次拍卖会,同样也是一次引爆危机的导火索。大量的资金涌入雪月公国,对其他地区肯定会有影响。

现在的问题是哪个国家先爆雷,谁就是最大的输家。缺乏应对金融危机的手段,这一炸就是银行业信用崩塌。

……

时光飞逝,一切如哈德逊所料,亚斯兰特大陆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机,率先从但丁王国开始。

起因是一家大贵族的城池遭到敌军洗劫,城内的银行自然惨遭毒手。敌军退去之后,居民们争先取款,挤兑危机直接爆发。

恐慌情绪蔓延,很快波及到了其他银行,先是但丁王国出现挤兑潮,紧接着黑森王国跟着倒霉,很快危机蔓延到了整个五国联盟,最后席卷了整个人族世界。

危机蔓延到阿尔法帝国之后,国内的银行几乎全部破产,实力雄厚的近东开发银行也遭到了规模空前的挤兑。

挤兑浪潮爆发后,近东开发银行以回笼资金为借口,甩卖了大量风险贷款账单套现。

加上大股东的注资,勉强扛过了挤兑危机。保住了银行信誉,但银行的现金流还被消耗了大半,不得不进行战略收缩。

受此影响,大量的金票回到仓库里,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急剧减少。

银行破产潮之后,钱荒危机紧跟着爆发。一时间帝国百业凋零,破产潮席卷全国。

先是自由民大量破产,紧接着小贵族资金链断裂,危机发展到巅峰时期,很多新兴大贵族也被迫宣布破产。

同各国政府一样,帝国政府在危机中没有采取任何有效举措,完全放任了危机蔓延。

自由民破产后流离失所,为了能够生存下去,许多人被迫卖身给贵族当农奴。

手中有兵的贵族,财政破产之后,则是直接宣布债务违约。

不光欠下的债务不还了,承诺抵押的领地,也不愿意向债主们交付。

这一举动可惹怒了债主,有能力在危机中抄底欠条的,都是帝国中的大贵族。

一部分贵族破产是自身经营问题,更多的贵族破产,则是遭到了附近大贵族的算计。

这些大贵族冒险参与进来火中取粟,可不是为了赚取哪点儿可怜的利息差价。

人家从一开始打定主意,要让债务人违约,以便名正言顺的进行土地兼并。

作为帝国大债主的哈德逊提前抽身离去,接盘的各地大贵族,为了维护自家的利益,直接和破产贵族们干了起来。

一时间战火波及帝国三十多个行省,突如其来的“讨债战争”打懵了帝国高层。

想要出面进行干涉,结果尴尬的发现自家还是战争中的主力。

身份决定立场,现在流行的帮亲不帮理。

没有丝毫迟疑,帝国政府就公开表明立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毫无疑问,财政困难的破产贵族,肯定不是大贵族的对手。

哪怕他们抵抗的非常激烈,还是难逃败亡的命运。

帝国兼并运动走向高潮,一直持续了三年时间,局势才逐步趋于稳定。

最直接后果就是:大贵族对地方的控制力越发强,地方贵族议会都成沦为一言堂。

许多行省的大贵族,都占据了当地半数以上的土地。

幸存下来的中小贵族,要么是硬骨头,要么后台来历足够大,要么就是他们的自己人。

“讨债战争”结束后,倾向性明显的保守派政府,在国民的怒骂声中灰溜溜的退场。

不过他们不亏,虽然自己背负上了无数骂名,但身后的家族却拿到了实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