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贞观元年诸大事结束(4/5)
紧接着从宫中以及三省传出来的消息就开始安抚人心。
听到天子直接将二人一撸到底,而且流放到那些瘴气横生的蛮荒之地,而不是庐陵这些地方,所有人都知道,陛下这不是随便作秀,而是真的很生气。
尤其是之后又听到天子认为这其中有人构陷,所以已经派出了监察使去彻查。
“陛下说了,他不相信在大赦之下,还有人会冒着十死无生的风险造反,他相信所有人都会团结在贞观新政之下,那些所谓的谋反都是构陷,他会还那些被构陷的一个清白。”
“陛下真是圣王在世啊,如同陛下这等明察秋毫的君王,如此关心臣下的君王,古来怕是也不多见,我等生在贞观之世,又是何等的幸运呢?”
“我早就说过,陛下说大赦,那就是真的大赦,当初陛下还是秦王的时候,府中就有很多从其他势力招揽过来的人才,陛下海纳百川,有无比宽广的胸怀,区区隐太子旧人,又算得了什么呢?”
无数的这种言论传在街头巷尾,这就代表着现在的一种民心,和解的确是大势所趋,只有尽快的放下争端和仇恨,才能让所有人把精力都放在建设贞观新政上。
远在幽州都督府的王君廓,以为自己将要迎来的是加官进爵,却没想到迎来的是一道道斥责的圣旨,以及夺走他一切权力的圣旨。
当圣旨宣读完后,他还有些不敢置信的问道:“使者,是不是读错了,我是平定宗王谋反的功臣啊,怎么能够这样对待功臣呢?”
唐俭嗤笑一声后恶狠狠的说道:“哪里有宗王谋反?
我大唐也没有宗王谋反这个罪名,你擅自杀害宗王,没有直接杀你,这已经是看在你曾经立下的功勋之上,给伱留一个体面。
按照圣旨上说的,你要立刻启程前往岭南,走吧,王长史,不,庶人王君廓!”
唐俭来到幽州不仅仅是要宣读圣旨,他还要查清楚当初李瑷谋反到底是什么情况。
真可谓是树倒猢狲散。
王君廓一倒,他府中的那些下人中,顿时有不少直接出卖他。
真是风水轮流转,今日轮到王君廓倒霉。
唐俭查清楚这里的事务后,就匆匆赶回了长安。
进宫汇报道:“陛下,这王君廓果然是牵涉在庐江王谋反案中,根据王君廓的属下说,这庐江王李瑷谋反,就是王君廓教唆的。
是王君廓对李瑷说,陛下不可能放过他,要早做打算,还暗示李瑷说,他会助李瑷一臂之力,李瑷相信,恐惧之下就扣押了朝廷的使者。
结果王君廓根本就是欺骗他的,转身就率领士卒包围了李瑷的府邸,然后直接杀死了李瑷。
据说李瑷临死前还说,‘王君廓你这个卑鄙小人,本王在黄泉之下等着你’,可想而知李瑷对王君廓有多大的怨气。”
李世民一听,在殿中快走几步,深深呼了几口气,恨声道:“这王君廓真是该死,让他死在岭南,永远都不要再回来。”
唐俭一听有些傻眼,直接杀吗?
还没等他劝谏,李世民自己就意识到错误了,转而说道:“朕不能因为这么一个卑鄙小人而破坏朝廷的法度,将你调查的结果,去刑部公示,然后去三省,找宰相下旨意,按照朝廷的制度和律法。
杀了他,给其他蠢蠢欲动的人一些警示,告诉他们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唐俭这才松了口气,陛下还是知道轻重的,正如李世民所说,因为一个王君廓就败坏国家的法度,那实在是太不值得了。
他领了命令匆匆离去,李世民脸上的表情很是复杂,自然是夹杂着愤怒和伤心,但又有一些的释怀,至少他没有真的把自己的功臣杀掉,这也算是一件大好事。
这件事的处理结果很快就公布出来,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结果,庐江王李瑷竟然真的是被刺激造反的。
这下李世民之前的举动就更是收揽人心,让群臣高呼圣明无错。
贞观元年最大的一件事,就这样落下了帷幕,在大唐的各州中,都有许多人在蠢蠢欲动,但见到了王君廓的下场之后,这些蠢蠢欲动的人,几乎在一瞬间就停止了自己的运作。
天子的态度实在是太明显了,就算是真有造反的,只要你敢告发,那告发的人就要受罚。
换句话说,在这三年之中,就算是本地出现了造反,本地的官员也不会被治罪,这倒是也算一件好事。
面对着急剧减少的冲突以及告发谋反事件,李世民和诸宰相都知道,经过这件事,隐太子党和楚戾王党的事情算是真的要过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