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 207 泰山呀泰山(3/4)

一是雇佣军队的开支对朝堂开支会造成巨大的压力,虽然军事支出是必然的,但是不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朝堂的收入只会越来越少。

二是募兵制会让军权分散到地方手上,导致中央控制不住地方,外强中干。】

唐玄宗李隆基皱起眉头,显然不怎么赞同神迹的说法,虽然募兵制有弊端但只要平衡的好就没有问题。

唐玄宗李隆基对自己的帝王之术还是很自信的,就没他平衡不了的内政。

【宰相宋璟看透了募兵制的弊端,因此他坚持改革原来的府兵制。

宰相宋璟提出要减轻府兵们的担子,如同明朝的京城占役一般,府兵们除了要训练平日还要给门阀贵族干各种杂活。

但是这样的改革是漫长的,不能立竿见影的解决唐朝缺兵的问题。

唐玄宗李隆基需要拓展疆土,他要建功立业,宋璟这样的人显然不能达到他的政治需求。

于是在位四年的宋璟被罢黜了宰相之位,不过仍旧在朝堂任职。

随后张嘉贞和源乾曜接任了宰相一职,对了,前面忘了说唐玄宗时期实行的两相制,一正一辅,刚刚咱提的姚崇和宋璟都是正宰相。】

唐玄宗李隆基麻木的听着官员交替,在唐玄宗李隆基眼中这都不是事。

毕竟唐朝文官虽有治国之权,但说白了他们的权利都来自帝王。

【随后唐玄宗李隆基又加认了张说为宰相,形成了三相制,有点像大明的内阁制度。

张说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亦是武周时期选拔出的官员。

开元十年,张说提议裁减边疆二十万大军,相当于裁减四分之一大军。

张说认为边境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军人,人多反而助长将领的实力,不如让这些士兵回去种。

随后张说又提议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唐玄宗李隆基全都采纳,并且正式让节度使负责边境的守卫,大唐的祸根就此埋下。】

唐玄宗李隆基的皱眉越皱越深,祸根?

【唐太宗李世民】:这小畜生下放了什么权利给节度使?

唐太宗李世民直接质问,他一眼看出节度使的弊端。

若只是率兵权还好,要是连经济和政治权一起下放,那这些节度使就会成为小的藩王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