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备考(3/4)
一边说着,一边将张敬修那三篇模仿之作铺在案上,道:“你这三篇文章就如买旧钱充铸,依傍前人,一味模仿,全无自己新意,实是平庸之作。”
听余有丁这么说,张敬修有些脸红,他不由想起后世在机关中写文章时,也是一味模仿,东拼西凑,形成一篇所谓的‘文章’,他这是不由自主地把后世的习惯一起带过来了。
余有丁见张敬修脸红,又把他另外两篇文章铺开,笑道:“你再看你这两篇文章,不仅题破得极好,更难得的是论据很有新意,虽在文辞上还有些欠缺火候,但已是科场佳作了。若是逢你状态佳时,在考场中作的这样水准的文章,或能如在院试般有所建树,否则只能去陪跑了。”
“而你模仿前人范文,虽无不可,但你不可只学其表,更要学其框架、法度。不过范文也要分时而看,此前一些文章,可能放在当时尚可,放在现在就很难算得上佳作了。因而,你读范文,读近十年范文即可,再用心揣摩,取精去粕,以此形成自己的文风。”
张敬修中案首之后,颇有些沾沾自喜,前次在国子监又出了风头,更是觉得八股不过如此,自己科场之路必定顺风顺水,轻而易举就能登科。
眼下,见自己眼中的‘佳作’被余有丁指出这么多不足,他才知道自己实在是有些飘了。
张敬修虚心请教道:“学生应如何行文,才可作的一篇佳作,形成自己文风?”
余有丁道:“文章有理、辞、气三道,你文章破题不错,说明你对经书的理解已小有所成,你文章时有时劣,说明你也初窥辞、气门径,但火候有所欠缺,还不够老练。因而,你若要将八股作得文采斐然,就须得多读古文,古文里见识广博,笔力雄健,博取古文精华,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精妙。”
张敬修听了点点头道:“学生明白了。”
他这半年来,也只将四书五经程朱注释读全了,唐顺之的《文编》则只读了部分。
而余有丁要他多读古文,便是要他师法先秦诸子、博采唐宋名家的文章,如此才可写得好文章。
只是,先秦诸子、唐宋名家如此之多,要得辞、气二道,又当以何者为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