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提议(4/4)
“卿且言来。”
张敬修道:“陛下,这自鸣钟乃是臣格物所得,臣探出其中原理之后,方才有工匠以重锤、擒纵器制出,而臣为了将自鸣钟批量制作,如今光是各行工匠就聘了不下两百名,除此之外,还雇佣了四百余名劳力,其中也有一些流民,这些流民本为无田无产者,今转为工倒也得了一份生计,流民有了生计,虽是无有田产,也可生存下来,自也不会转为乱民,也无需朝廷去花力气安抚,可见多一新行当,就可安置一批流民。”
“所以,臣以为,陛下可从宫中挑出一批能工巧匠,以此为基础,专门来研制一些新物件,若能再研制出自鸣钟这样的新奇物件,必也是一条生财之道,也可如自鸣钟作坊般,雇佣无田产者为工,使其有生计生存下来。如此一来,不仅使内府工匠物尽其用,可为内帑开源,更可创出新行当,雇佣劳力务工,收拢一批流民。”
内府二十四衙门,拥有工匠近两万名,尤其是司礼监、御用监、内官监都有一大批工匠,而且因为是御用工匠,大多都技艺精湛,可这么多工匠只用于服务皇宫,实在过于浪费资源,倒不如挑选一些技艺高超、有创造力的工匠来专门搞研发。
张敬修说的直白,隆庆皇帝一听就明白了,抚掌笑道:“不错,卿这提议可行,以往怎就无人想到。”
张敬修笑着道:“臣也就是因自鸣钟之利,方知一新物件问世,可利及多方,不仅臣自个儿可以此为生财之道,还可给无产无业者一条生路,更可为朝廷献一份商税。故而,臣以自鸣钟赚的钱财后,不会将其用来挥霍,而是以其来重赏能工巧匠研制新物件。”
隆庆赞道:“难为卿还惦记着向朝廷缴纳商税,若是天下人皆向张爱卿这般,那朝廷财政也不至于会这般艰难。”
张敬修闻言,正色道:“这也是臣在殿试策中建议朝廷改革和规范税制原因之一。我朝工商业远超历代,可税制却未跟上工商发展,朝廷也未能享受其红利。在臣看来,朝廷税制改革,实为当务之急。”
明朝工商业繁荣,生产力也比历代更为发达,按理说这对朝廷来说是大利好。
可问题是,大明朝的工商业再发达,但朝廷对民间经济活动却几乎没有什么干预能力,也未能享受到工商业空前繁荣的红利,反而是’国有企业’因为腐败及落后的官僚思想和管理方式,使得竞争力远不如’私营企业’,不得不进行裁减。
这样一来,朝廷享受不到发展红利(因为收不上税),’国有经济’又没有竞争力,朝廷财政几乎都依靠农税支撑,穷也是理所当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