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五章 登高之门(4/5)
接着,杨铭继续甩锅道:“今天之所以召集诸位,其实是要议论一件大事。”
他的意思是,平时朝会就那二十来个人,今天一百多人,可不是因为魏征提出的这事啊,我是另外有事,魏征属于意外,我也不知道他今天会来这一出。
杨铭继续道:“我大隋立国之初,定下了地方州郡主官,三年一换,县主官,四年一换,但实际情况却非如此,这是高祖皇帝定下的国策,孤欲完备,诸公以为如何?”
这个政策,是以防地方官与当地世家勾结,形成一股垄断地方的势力,可以说政策是非常好的,但是直到如今,很多都没有落到实处,因为关系户太多了。
你想挪人家,人家转头就托关系走门路,糊弄过去了。
这个政策,来源于一个人,华阳郡公梁彦光,梁毗过继出去的长子。
开皇年间,这个人是地方官员考核当中的魁首,早年在岐州做刺史,贤名远播,天下称誉。
于是杨坚当时说了一句,这样的官,不该只造福岐州的百姓,应该让他去其它地方也干一干,三年后,杨坚让他转为相州刺史。
就此,朝堂以高熲为首的诸位大佬,提议天下地方官员,州郡三年一换,县令四年一换,本来还打算将佐官的任命权收回中央,但是阻力太大。
不过从那时候开始,地方很多佐官,比如郡丞、郡尉,朝廷已经开始直接任命了。
“本就是国策,自该推行到位,”杨约是开皇老臣,人家开皇年间是裴矩在内史省的下属,参与过大隋各项律法的制定,属于是大隋行政机构以及国事改革策划的参与人之一,他是完全赞成杨铭的。
杨铭继续道:“天下九品官员任命,收归朝廷,由吏部考核,佐僚回避本郡,任期四年,不得连任。”
宇文述赶忙站出来道:“太子英明,地方行政权力,确实应朝廷直接任命,方保我大隋国祚万世平安。”
其实这些政策,开皇年间就已经这么干了,但是当时刚刚立国,阻力太大,现在时机已经渐渐成熟,是时候落实到位了。
而朝堂上这帮人,肯定是同意的,一来,这本就是国策,很多人也都是参与者,比如崔仲方。
二来,地方任命收归朝廷,对他们只有好处,因为会有更多的人,走他们的门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