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五章 登高之门(5/5)

就是有一点,不太能适应,本地人不能在本地做官。

于是杨恭仁提议道:“佐僚回避本郡,应将京兆和东都划除在外。”

这是老成谋国之言,因为京兆郡和洛阳,本地人基本掌握了大部分的岗位,你换不动的,而且这里又是国家的根基,不能轻易去换。

换了,是弊大于利。

杨铭微笑点头:“自该如此,那孤就发布第一项任命,光禄寺少卿梁文谦,转河东太守,原太守窦庆,转光禄少卿。”

这个属于是平调了,光禄寺少卿,一寺的二把手,不比河东太守差。

但是窦庆肯定不乐意,但你不乐意能咋滴?你坐在这个位置上多少年了?我十二岁的时候,就是你,我今年二十六岁,还是你,你该挪挪屁股了。

梁文谦是梁彦光的长子,论辈份,还是梁师都的大侄子呢。

“先奏报陛下,然后三省合议,增改入大业律当中,任何人不得违律,”杨铭沉声道:

“吏部负责核查,当下有任期满三年四年之地方官员,即刻调任,有留连不遵者,降品一级,观其后效,再做录用,县级佐僚优先录用科考进士。”

其实就是互相换个地方,继续当太守县令,想要进中枢,没那么容易。

想要保证国家稳定,这个政策是非常重要的,比魏征那个事可大多了,而对进士的优先录用,势必会让天下士子趋之若鹜。

一扇登高之门,就此打开。

大隋王朝开中华科举之先河,在历史上只有寥寥几笔,杨广也是倒霉,历史上干的蠢事太多,以至于这么牛逼的功绩鲜有人知,殊不知,他为后世万千士子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

没有隋末大乱斗,杨广可称一代明君。(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