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那些年那些事儿(二)(1/4)
老道士先带着崖仔去换了两身旧衣,又往脸上摸了几把城墙灰隐去真容,这才大大方方进城。
崖仔一边好奇地四处打量,一边问道:“师父,这衣裳是偷的么?”
老道士头也不回就是一个暴栗,正色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为师只是借来一用!”
顿了顿又欣慰道:“那几人平时虽然打家劫舍,但竟很好说话!”
崖仔捂着头不敢吱声,心道您一言不合就动手,谁敢反抗呐!
之前师徒俩总往穷乡僻壤去,说起来,这还是崖仔头一回进城,颇觉新奇。
可此时他满心满眼都被行侠仗义四个字占满了,走了几步就觉乏味,当下快步上前,与老道士并行,低声问道:“师父,咱们要去杀狗官么?”
老道士扭头把眼一瞪,“蠢才蠢才,谋害朝廷命官乃是诛九族的大罪!你要找死莫拖累为师!”
崖仔:“……那您来干嘛?”
话说九族是哪九族?他们俩人加起来也不够啊!
老道士煞有其事道:“常言道,不可偏听,不可偏信,你我岂能只因那几人的一面之辞就妄下断论?”
崖仔听不大懂,但觉得有道理。
想必老道士找那几名“好说话”的劫匪借衣服时,顺便也借了不少盘缠,竟晃晃悠悠带着崖仔住到城中最好的一家客栈,吃饱喝足之后,又拖着小徒弟去街头听人说书。
崖仔哪里经过这等场面?肚皮撑得溜圆,呼吸间都是刚才美味佳肴的香气,高兴得魂儿都要飞了。刚撕扯过烧鸡的手指头上余香袅袅,令他心神不定……
城里真好!
但很快,他高兴不起来了。
那说书人是外地来的,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说,碰到有钱的好心人就得几个赏钱,碰不到就沿途淘几碗饭吃,或是遇到破庙睡一晚,或是遇到农家歇一宿,就这么从南走到北,再从北走向南。
在这个平平无奇的小县城,崖仔第一次听到外面的世界,那样残酷的世界:
北地连年大旱又遇蝗灾,饿殍千里;
南方江河决口洪水肆虐,横尸遍野……
这家典儿卖女,那家易子而食,不过都为了活着而已。
至此危难之际,朝廷非但不加体恤,反而加征赋税,任由地方官搜刮民脂民膏,闹得怨声载道。
朱门外路边饿死的尸骨换了一茬又一茬,可太湖内红烛高照的画舫游船上呀,依旧歌舞阵阵,笑声不绝。
听说赶明儿皇帝老儿还要过七十大寿哩!各地官员都卯足了劲儿搜罗奇珍异宝,想给自己谋个更好的前程。
崖仔听得痴了呆了,他忽然觉得刚才看过的满目繁华全都变的可恶可憎,那些刚还在回味的鸡鸭鱼肉,也都令他作呕。
那里面流淌着的并非什么油盐酱醋,而是百姓们的血泪!
原来外面是这样的!
竟是这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