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三个难题(2/4)
马铖听马士英这么说突然想到一个事实,一个以前被自己忽略的事实,那就是联虏平冦可是经过朝中所有大臣同意的。如果马士英看不透,难道朝中其他大臣都看不透吗?马士英刚才也说了,他宦海沉浮二十多年,难道还看不清满清的真实意图吗?
马铖听马士英这么说赶紧问道:“爹,既然你知道满清想要干什么,为什么还要与满清和谈呢?”
“哎,这都是不得而为之啊!朝中诸公也是看到了难处,才同意老夫这个提议的!”马士英站起来将目前朝廷的难处说了一遍,马铖听完后目瞪口呆,他没想到南明现在根本就是危机四伏,只有联虏平冦才是唯一出路。
历史上将联虏平冦这个黑锅扣到马士英头上,不过好在满清虽然烧毁明朝书籍,但是还是有些没烧掉的。当时第一个上书提议联虏平冦的是马士英不假,可是史可法、张慎言等东林党可没反对,反而全体赞同。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当时南明确实出现了大问题。
第一个难题就是朱由崧的合法性,原本这个皇帝并不是朱由崧当的,是人家崇祯朱由检的,按照正常程序朱由检死了也是他的儿子来当。只是现在朱由检被李自成逼的在煤山上了吊,才轮到朱由崧来当这个大明皇帝。
朱由崧登上皇帝宝座的第一件事就是证明自己的合法性,这个需要怎么证明?当然要高举旗号为先帝报仇,所以朱由崧和李自成等流寇是绝对没有和解的可能。不止没有和解的可能,朱由崧还要在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昭告天下要为先帝报仇,这样才能证明他是正统,同时在国家人心惶惶的时候为大家定一个目标,也能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
第二点就是财政难题,从崇祯元年开始,国家已经打了十七年的仗,北方被打成一片废墟。南方各省虽然还好,但是打仗的钱财粮食可都是从南方各省运去的。虽然现在北方各省落入流寇手中不用管了,可是长江沿线还有七八十万军队等着吃饭领军饷,这些钱还是要从南方各省老百姓身上收刮。
国家需要钱,可是明朝士大夫是不用交税的,南直隶这里文风鼎盛,大量土地被世家大族占据,如何搞到更多的银子就成了摆在马士英等内阁阁臣面前的第二道难题。按规矩收税得罪原本就不多的自耕农,按照土地收税又得罪南直隶的文人,不收税北方的江北四镇还不干。所以马士英需要时间慢慢的化解朝中的种种矛盾,为了争取时间必定要在李自成和满清二只势力中挑选一个结盟,李自成上面说了根本不可能结盟,那剩下的只有满清了。
同时满清还有一个大弱点,那就是人口问题,现在的满清全族满打满算不到一百万人,北宋时期的金朝可比现在的满清强大的多,不也只是占了北方止步长江吗?所以朝中诸位大臣算计的很详细,满清只有二十万军队,让他们和李自成百万流寇拼杀,最后等到南明恢复实力在利用人口和财力的优势一举荡平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