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伯乐善相千里马(2/3)
次日,王扶到公署中公务完毕,便请军曹从事习威到府中饮酒。习威知是为王腾之事相请,便满口答应。公事完毕之后,晚间便乘马前来王扶府中。
王六自送王腾来上党后,在习威家住宿一宿,王腾去了太守家,王六不敢随之一起,便在原来客店等候消息。
王腾今日一早起来,便来到客店,找到王六,对王六说:“我叔父王太守邀请你今日晚间前去吃酒。”
王六惊愕道:“恐怕不太方便。”
王腾道:“叔父言有话相托,还是去罢。”于是二人便退了客舍,王六带领王腾在城中游逛了半日,午后时分,便来到王扶府前,王扶还未回家,二人便在府外恭敬等候。
不多时,王扶乘马回家,见二人在府前道路上迎候,便下马相见,执王六之手,呵呵笑道:“贤弟来上党从商贩卖,吾本当亲自来请贤弟到家做客,只是公事繁忙,一时不得便。今既然有此机缘,且随我入府吃酒罢。”于是便领二人入内。
家人报酒菜都已经准备好,王扶道:“且等习军曹至再开宴。”不一时,习威也乘马至,王扶出门相迎,领入府中,习威道:“怎敢劳太守如此相待?”王扶笑道:“今为我侄王腾到来,又见故乡族人,吾心中高兴,特请习军曹也前来赏光。”
原来王扶极少设私宴,郡中官员到王扶家赴宴情形十分鲜见。今习威能让太守相请赴宴,自然倍感荣耀。
王扶对王六道:“今日之会,为招待贤弟而设。贤弟是吾同宗族人,不必拘礼。”王六虽然为布衣平民,但经商行走四方,多有见识。此等场面也还能应付。
于是酒宴开始,主宾分坐互相劝酒,今日因为是为招待王六,所以在庭院外另设一席,让王腾与王扶子女三人以及府中其他闲杂人等坐一席。王扶、习威、王六三人座一席,夫人也在旁相陪。
席间,王扶与习威跟王六人饮酒相谈甚欢。
酒酣,王扶对习威道:“大汉兴盛,国家富强在于人才。自吾上任上党以来,此等感悟更是深刻。吾见朝政日坏,天下不安,恐久后四方将有骚动。吾任职一郡之长,领受国恩,当为国家着想。提携后辈,培植人材,以报效国家也。”
习威道:“太守深思远虑,岂是朝堂庸碌之辈可比?下官得遇太守,当是三生有幸也。”
王扶又道:“今日请习军曹前来赴宴,正是为叙说此事。前者王六贤弟捎带口信,言吾侄王腾当有猛将之资。今日到来,吾见所言不虚。便有心愿意栽培此子,以成国家栋梁。习军曹以为如何?”
习甲道:“太守如此提携后辈,当时功德无量之事。下官自然拥护。”
王扶道:“非也。我是问习军曹,吾侄王腾资质材能到底如何?果真是如习军曹所说万中无一吗?”
习威笑道:“太守今已见王腾,还犹然不信乎?以下官观之,王腾少年便有勇力,可举二百斤石墩。如能勤加练习数年,待长成之后,当为万人敌也。下官甚知晓军旅,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而为将者,当自幼就要栽培,方可成就大器。今王腾才十三岁,正是可塑之时也。”
王六也道:“小人虽然只是平民百姓,但也略能知晓世态人情。王腾之不同寻常,莫说在塞上村,就是渔阳郡丰乐县,也找不出第二个。此子若埋没在平民之家,诚为可惜。小人正因为如此,才敢斗胆带其前来见吾兄王太守与习军曹大人。”
王扶闻言,举杯谢二人道:“非吾怀疑,而是征取二位之见识也。既然二位都如此认为,吾又有何怀疑?今为国家栽培人才,也是大汉官员职责所在也。今幸得能得此子,如此子果能造就大器,二位之功,当为先也。”于是举杯与二人祝贺相饮。酒宴完毕,王扶又与习威、王六等在客厅说话。天色渐晚,王六便对王扶请道:“王腾既然已经到来,愚弟此行职责已经完成,兄为一郡之守,平日公务繁忙,愚弟不敢在此多加叨扰。今日酒饭已经用过,便当告辞,返回故乡塞上村告知王腾父母。”
王扶笑道:“贤弟此为何话?难得来愚兄家一次,本该多留几日。何须才来就要走呢?”
王六道:“愚弟只是一介平民,实不敢在兄府中久住,恐耽误兄公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