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拜将封侯镇幽燕(2/2)

闻人策与潜龙年岁相仿,虽是书生出身,却极能用兵,出镇雍凉之后,便两番败文雄,破汉军两万人,扭转战局。汉军于是便不能再出甘陇。

次年春,荆州潜龙用军师赵山之谋,先麻痹燕军,然后借助雪山融化,春水陡涨之机,在汉水上游各处拦坝蓄水,又毁坏北边江堤,堵塞襄阳汉水江面,然后一起放水,以水攻之策淹没燕军北岸大营十余座,燕军被水淹,遂大乱,荆州军趁机攻击,于是大破公孙霸十万大军,公孙霸折兵过半,仓皇逃回宛城,从此再不敢南下荆州。

荆州转危为安,汉中王便调潜龙入汉中,相敌闻人策,潜龙与燕将闻人策用兵正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二人可谓齐驾并驱,平分秋色。但闻人策虽能用兵,综合机谋韬略却还是逊色潜龙一筹,又受到后方牵制掣肘,帐下兵将,也不如汉军兵将精良,于是被潜龙抓住破绽,屡次负于潜龙。

潜龙引军与闻人策在天水相持,汉中王又与西域长史班错结交,班错归诚汉中王,发本部兵马攻打酒泉,敦煌。潜龙却又令封驿率军进攻凉州,败伪燕凉州刺史丁弘,夺取凉州金城、武威、张掖、与班错会师酒泉,丁弘逃往北地。

时交州伏波将军刘虚,随潜龙入汉中见汉中王,闻知汉中王欲要联合并州奋威将军,刘虚曾在交州率兵大破南蛮,平定九真、日南等,与纵横虽为谋面,却是知己。

于是自请为使者前去联络纵横,汉中王与潜龙便用刘虚前去并州,刘虚瞒过燕军盘查,从伪燕境内穿过,月余到达并州九原,见纵横,二人果然是未曾谋面便相知,一语大悦,惺惺相惜,纵横便在刘虚辅助之下,用奇兵南下,突袭并州晋阳成功,伪燕并州刺史丁弘投降,于是纵横又光复晋阳,并州诸将,便又纷纷反正,脱离伪燕归于纵横麾下。

汉军取得凉州大部之后,公孙霸心下惊惧,便又统领军马坐镇长安,为闻人策后助,又闻纵横复夺并州,更为惊惧,便派遣归海卫辅佐自己族侄公孙鸿率数万精兵来收复并州。

潜龙见战局于汉中王有利,于是便提兵与闻人策决战,闻人策迎战不利,被迫撤退,潜龙麾军再进,夺下天水,甘陇之地尽收取,进至渭水之南五丈原,再破闻人策。公孙霸虽然亲来,也无济于事,形势于燕军大为不利,公孙霸不得已而放弃关中,保守洛阳。

潜龙便提兵恢复长安,三辅地区光复,便迎汉中王入长安。

公孙鸿与归海卫不能攻克晋阳,只好撤兵,纵横便又引军南下,并州诸郡,皆又归汉,纵横率兵至于灞上,请见汉中王,汉中王令潜龙代替自己迎纵横于灞上。

纵横见汉中王与潜龙,汉中王待之甚厚,亲自为其摆座,纵横见汉中王乃雄略仁义之人主,麾下文武,皆是当世群英,于是倾心归服。

汉中王入长安之后,将军务全权委托给潜龙,潜龙娶汉中王之女为妻,又是汉中王女婿。潜龙统帅节制汉中王王师数十万,再出兵潼关,与伪燕决战中原。

伪燕已经由盛转衰,形势便急转而下,纵使闻人策善能用兵,也回天无力,新安一战,燕军败绩,闻人策见伪燕大势已去,自觉有负于公孙霸重托,遂自裁而亡。

公孙霸便率伪燕朝廷弃洛阳走邺城,汉军夺取洛阳,扬州、荆州两路汉军也发兵攻击,数月,中原,山东尽皆收复。

燕军一路损兵折将,尽成丧家之犬,公孙霸不得已,又逃回幽州蓟城。纵横率并州兵马,从并州攻入冀州境内,会合他路汉军,一举收复冀州,再度挥师向幽州而来。

公孙霸知道败局以定,便又弃幽州,率残部十余万军民退至辽东,整顿辽东兵马,又联合东胡诸部,军势复振,尚还有精兵十万,便据辽东以自守。

汉军光复幽州之后,见公孙霸虽败,尚还有十万精兵拒守辽东,于是便暂不进军。

顺安31年冬10月,汉中王刘建夏光复汉朝,在长安即帝位,恢复汉朝国祚,布告天下。以潜龙为丞相,总统国事,汉中王相国、扬州长史刘察为御史大夫,前将军陈功为大司马。

奋威将军、并州刺史王腾为骠骑大将军,兼领幽州刺史,进封军都侯,食邑两万户,节制幽、冀、青三州人马。妻赵如霜为安夷将军,并受封一品诰命夫人,以幽州安次县为其汤沐邑。

纵横南征北战、除贼扶汉得以成功,建功立业,拜将封侯,虽然平生志向已遂。但伪燕尚盘踞辽东,国贼仇人未灭。朝廷授纵横幽州刺史,其意便再于日后平定伪燕,彻底剿灭公孙霸,还需借助纵横威名,用纵横为大将之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