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四章 进退(2/5)
既然孙氏臣服,曹氏除了政治上的抬举以外,也有军事上的支援。虽然曹公所领的邺城中军精锐疲惫不堪调动,但各处前线驻防兵力仍可一举。
六月以后,曹军三路齐发。
乐进往江陵,文聘往夏口,而聚兵江淮的于禁督领臧霸、孙观等部,横扫了包括皖城在内的孙氏江北领地,兵锋直逼大江,作出渡江支援吴侯的姿态。
前两路倒也罢了,关羽虎踞南郡,自有办法驱除他们。而于禁对吴侯的支援,简直让吴侯心胆俱裂,急召前线诸将折返。
到了七月,关羽攻入夏口,重新占据了这座他在赤壁时聚兵的军事要塞。雷远则率军破入西塞,直逼柴桑。而交州军自南海出发的一部,也已经攻入庐陵郡。
由于前方战局实在顺利,益州诸将也有立功的念头。故而汉中王又遣出甘宁、吴懿等将充实荆州兵力,一度在大江南北集结了近八万雄兵。
江东历三世经营,兵力十分雄厚,即便到这时候,与汉军对抗的吴军水陆兵力仍然更多。但水军再怎么强盛,终究无法上陆争衡,更兼诸将人心浮动,各部都不全力作战,江东政权摇摇欲堕。
直到七月中旬的时候,荆州军一部偏师前出,在浔阳以东撞见了南下的曹军于禁所部。两军恶战一场,各自折兵数百,在龙感湖、大官湖一带扎营对峙。
因为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都在夏季暑热时展开。曹氏不适应江畔水网地带的气候,而荆州、交州诸军也稍显疲乏,于是以此为契机,各方军队的行动先后停止。
七月末的某一日,吴侯于建业大会诸将,痛陈厉害,声称欲效法勾践忍辱负重,以图长远。说到痛彻心扉处,吴侯几乎嚎啕,而群臣闻之,莫不涕泣横流。涕泣之后,诸葛瑾再度启辰前往江陵,重新开始谈判。
此时,雷远已然亲自进驻到西塞以东的下雉县城。
这座县城位于江夏郡的最东端,扼富水入江之口,北临网湖,南倚鸡笼山,堪为大江中游的一处要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