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四章 进退(3/5)
前汉武帝时,淮南王安谋反,其臣子伍被为王画策曰:守下雉之城,结九江之浦,绝豫章之口;强弩临江而守,以禁南郡之下。可见此地乃是扬州方向与荆州上游对抗的重要据点。
下雉县有富水,富水左右有吴人用心经营的灌溉系统,公私裂溉,咸成沃壤。孙权在此设有军屯,驻军三千余人。
此时这三千余吴军大部奔逃,少量被俘虏了。雷远便以这些俘虏为主,再调动民伕若干,照料田亩,做好收割的准备。而他本人则在富口以东的一处戍城居住,时时巡行各地,勘测地形,并作出对江畔各县守备情况的初步计划。
由此地到长沙北部各县,都是预定必要降服的土地。虽为荆州军府所辖,后继的建设与雷远无关,但他觉得,不妨对各地实际情况加以巡查,及早计划,也便于后来荆州军府的通盘考量。
雷远隐约记得自家熟悉的历史上,在他后方的鄂县便是后来千载知名的雄城武昌,好像还是孙权始建。既然此番汉军踏足这一带,那必定要好好经营,至少不能比孙权干得差了。
这一日陪同雷远勘查地形的,是副军将军寇封。
年初时,寇封在其政治盟友的策动下,主动要求移驻荆州,试图取代雷远在荆州、交州的特殊地位。此举一度将诸葛亮都牵扯在内,几乎引得雷远大怒。
然而当雷远在成都的时候,寇封却没过多久就中计丢了公安。非要追究起来,此番荆州危局,他难逃主要责任。
总算寇封毕竟还有武人的血气,他亲往罗县,依托寇氏的地方影响力召集部属,自筹粮秣投入对吴军展开反击。
待雷远统辖江南诸军,攻往柴桑的时候,寇封初时羞愧不敢见;后来雷远待之如常,寇封也历战颇建功勋,好几次出生入死,差点送命。
然而数月间,无论成都中枢还是身在江陵的军师将军诸葛亮,往来公文里都几乎不提起寇封,似乎荆州诸将中就没有这个人。
随着时间推移,寇封心中愈来愈忐忑不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