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第 117 章(1/2)
边关之地,秋风瑟瑟,横贯整个东与西的长城依旧如一条龙般威严俯瞰!
不管这草原兴起多少新的部落,不管它是多么的强盛,依旧抵不过烟消云散,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只现如今大魏新的生死之敌却正如冉冉升起的太阳般,越来越强壮已成不可匹敌之事,可是大魏却已是江河日下。
遥想魏武帝强盛对外时期,杀的蛮族不敢靠近边疆万里以内的辉煌终究还是忍不住心潮澎湃,可惜对比现如今却沉重无比,只能缅怀旧日的荣耀聊以慰藉。
幻想那是如何的威风与豪气,又该是如何的后悔没有生在那个年代。
秋天正是打野草的时候,每年蛮族都会挑这个时候南下,经过了一整个春天与夏季的水草滋养,无论是马匹还是人口都调养到了最佳时机。
这回一定要抢一个大的,在这位新的草原之子的身后是沉默寡言弯刀成林的部落民众,“子民们,那些汉人占据着最肥沃的土地,最美丽的水源,有着数不清的金银珠宝,凭什么?!”
说着,刷的一下从腰间抽出漆黑的弯刀,“既然长生天注定让我们受苦,那我们就用手里的刀亲自去取······”
霎时,万马嘶鸣,人声如沸,嗷嗷叫的冲上前,眼里只追随着最前方的王!
*
“边疆急报!”
重复着声嘶力竭的信使在大街上横冲直撞,只求以最快的时间面见陛下,百姓们慌不迭的让开,不敢阻碍分毫片刻。
大魏皇朝有令,凡阻碍边疆急报者杀无赦,示以百姓们即使再心疼损失都充满了庆幸,只是看着如此状况,心里止不住的忧虑。
虽然边关不宁又恰值各地匪患猖獗,不管过程如何,但也都是被一一平定,旱涝也有朝廷赈灾,况且京中百姓承平日久,流民也被堵塞在京城城外,未曾亲眼见过此种种,心里总是觉得这些是离自己很遥远,可是现如今忍不住祈祷一定要没什么大事啊。
希望朝廷大军派遣到边疆,那些蛮子就会跟土鸡瓦狗似的灰飞烟灭。
一路直上大殿内,侍卫们都架着他的胳膊快跑,信使早已脱力,眼神涣散嘴唇干裂只一直咬着舌尖强撑着一口气。
见了皇帝一口气说完就人事不省,被安排下去好生照料,监丞在大殿上点头恭敬应是,退下去就直接交给侍童,一见这人就知道肯定没什么油水孝敬拿,到底只是被灌了杯水就不管了。
大殿上,沈若鸿是一脸凝重,倒是李丞相和几位尚书还是如往常一般,明明童水关等接连三关被破,本就重伤的老将军又强撑着病体在城头指挥作战,身中百箭屹立不倒,直到他死童水关才真正易主,借着这股得胜的气势,不到一个时辰连下数关。
要知道这可是从千年前就修建的牢固的关隘,数千里土地被蛮族占领,其内的百姓怎一个惨字了得,越想沈若鸿越努力把脸色恢复如常,只是心里苦辣咸等滋味齐涌。
事出仓促,八百里加急来的信件里就只说曾凡受轻伤,只是这轻伤到底“轻”在哪里,周边环境如何,到底逃在哪个地方一概不知,信里别的消息内容才是丰富。
苦闷,可惜老将军带着自家子侄身先士卒,到最后只余身中两箭其侄子被副将强行打晕带离,这才没有全军覆没,血脉断绝。
只是这到底能不能活下来还是不能保证的一件事,现如今只余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月牙关还在朝廷手中,只是牛将军独木难支,也不知能守多些日子。
本来月牙关就因地势险峻,独特的位置而守兵少,牛将军又杀敌脱力以致右胳膊跟断了没什么两样·····如此种种,都说明事态危急。
在进宫的路上,沈若鸿就第一时间派官吏亲自到国公府致哀,家里的女眷想必现在是肝肠寸断,哭声震天。
心里思考一刹那,可是在这种场面,必须得等丞相开口先说,只是沈若鸿万万没料到接下来的发展。
李丞相芴板一举,开口第一句就是请皇帝下令众将勤王。
沈若鸿傻愣愣的看着其他几位尚书都面带佩服的言道,“丞相就是丞相,老成持重!圣上,请快下圣旨吧!”
不是,不应该第一时间讨论接下来派谁去主持大局吗,想到这连忙郑重上前:“启禀皇上,军中不可一日无帅啊,皇上,越是如此危机,越要众志成城联和抗敌,统拢各处溃兵积极防守······”
“放肆!”
他可没料到,自己还没说完话,就被吏部尚书张柬之喝言打断,芴板都直指自己,眼看自己在多说一句就要打上自己脑袋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