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明真相(2/3)
摆摆手,薛瑁看向李庚:“李爱卿可有什么要说的?”
“臣……”
“罪臣殷珩,有话要说。”
大殿外一道声音响起,掷地有声,众人齐齐回头看去,便见殷珩玄甲红领,俨然玄云军打扮。
一步步走上前,殷珩在大殿中跪下:“罪臣殷珩,叩见陛下。”
“你擅闯大殿,有话要说?如果不是关乎社稷之事,仅凭擅闯大殿一条,就能定你死罪,便是你永安侯府有丹书铁券,也少不得流放边关。”
“臣有三问,想问李老将军。”殷珩点头,看向李庚:“李老将军敢答吗?”
李庚梗着脖子站在那里,脸色已经煞白,听到殷珩这话后,更是面色如土。
盯着李庚,殷珩缓缓站起来,不顾周围的私语声,步步紧逼:“李老将军,你与我父亲同朝为官十数载,同场作战不止一回,更亲率过玄云军征战,如今,你被指认涉嫌拖延军情,我有三问想请教。”
大殿上,除了殷珩的声音,只有轻重不同的呼吸声。
“一问为何李老将军隐瞒身世,不愿认祖归宗,二问上任兵书尚书严令为何收到你的密信后自缢家中,三问——”
刚才还平静的眼神,一瞬间迸发出恨意和不甘:“三问玄云军十万将士冤魂可有夜里入梦讨个公道。”
‘铛——’一声响,钟楼传来的声音,惊醒了所有人一般,从殷珩的每一句话的字里行间中醒来。
李庚是谁?
“殷珩,果然当初搜尸时,不该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即使你断了气,也该挫骨扬灰,让你不得有生还的可能。”
“承蒙高抬贵手,未能将我挫骨扬灰,才有今日我替玄云军翻案,还严老清誉。”殷珩转身看向薛瑁:“牧州一战,殷珩有失察之责,连累十万将士,听凭陛下处置。”
闻言薛瑁看向李庚:“李庚,你可认罪?”
“认罪?我可不是你们齐国的人,何罪之有?”李庚朗声笑道:“能以我一命换玄云军十万性命,老夫心愿已了,你们,终有一日,会死在北凉铁骑之下!”
李庚朝旁边梁柱撞去,殷珩伸手直接扣住李庚咽喉,把人制住,不由得笑了一下。
想死?怎么能让李庚死得这么轻易。
“把李庚及李家在朝之人押入刑部大牢,废去李庚四肢筋脉,待三司会审后,再行发落。”
薛瑁环顾一圈,沉声道:“众位卿家,还有事可奏?”
“回禀陛下,户部尚书何逡及……永安侯之子殷珩如何处置?”刑部尚书蒙铮看向薛瑁:“何逡虽有包庇之过,但罪不至死,往陛下宽恕,至于永安侯之子殷珩,身负战功,当初遭人陷害,臣以为——”
众人不敢多言,但蒙铮却敢,因为蒙铮是薛瑁一手提拔到如今的位置。
从殿试到如今位列一品大员,蒙铮才是真正的平步青云。
“臣以为,让殷珩戴罪立功,重整玄云军,再扬我朝军威!”
重整玄云军?
殷珩眼神忽地变了,连手心都捏着汗,心跳有了变化,比刚才站在大殿外等着和李庚对峙时还要紧张。
“臣复议,重整玄云军。”
“……重整玄云军。”
重整玄云军。
耳边百官的声音还未褪去,殷珩站在扬威殿前,周遭不乏有下朝的官吏走过,不时向他道喜。
殷珩笑着答应,他的确是该高兴,因为玄云军终于不再背负骂名。
自牧州一战后,多少人将玄云军过往的战绩抹杀,只知道玄云军惨败金沙关,导致每年向北凉进贡。
“恭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