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重罪者(1/2)

“见过将军!”

“将军好!”

七月的风刮着都是热的,玄云军大营中,三万将士正在操练场上练阵,队列里几个副将正在巡视,不时伸手指点,顶着烈日,都能看到脸上滑下来的汗。

殷珩身穿玄色朝服,从马上下来,看了一眼面前迎上前来的童震,不由一笑。

想想,自从玄云军再树旗立营到现在,已经过去三年时间了。

这三年里,他大概是往玄云军来得最勤的兵部尚书。

“殷大人。”

“怎么样?今年新招的兵,质量不错吧?”

“何止是不错,在陛下的治理下,这几年征兵的人,可不再是当初为了一口饭才参军的人,还有不少世家子弟,就是有些性子烈些,管教起来,不大习惯军营生活。”

童震陪着殷珩往里走,经过守卫时,守卫见着殷珩,脸上带着喜色。

谁不知道每回殷珩来,都代表大营里又有好事。

放眼朝廷,谁不知道玄云军和当今陛下的关系,那可是陛下亲口说的虎狼之师,又继承当年玄云军之名,这几年来,是练得最狠、罚得最重的大营。

好在,军饷上,从未出过半分差错。

“交给你,我放心,毕竟,要是连你都管不了的兵,估计玄云军里无人能管。”殷珩说完低头进了大帐。

这回来,不止是巡视,是有别的事要和童震说。

三年前,段歌和严长卿去了牧州,如今过去,段歌已成了牧州不可缺失的将才,不知文能治政,武也能守一关。

徐昂从玉沙洲离开,前往凤城,与殷驰一同镇守凤城,殷骋在衡量之后,退守玉沙洲,便于牧州和凤城两地后勤。

至于……

李元宋的孙子——

“六叔,你来了!”

殷珩听到帐外传来的声音,按了一下眉心,有点头疼。

要知道李元宋的孙子是这么个难缠的小孩,他打死也不可能当初听信了李元宋的话,把人举荐进了玄云军。

偏偏如今想起来,连调走的理由都没有。

“咳。”童震咳了一声,朝李成晟使了个眼色。

李成晟立刻会意,朝着殷珩一拜:“见过尚书大人。”

这几年里,童震可专门跟人学了识文断字的功夫,三年下来,不止肚子里有墨水,连自己也跟人一样,大有长进。

“少来,坐下吧。”

“是!”

殷珩摇摇头,想不到有一天他居然还能被这么个小子叫叔,不过,如今他二十八,让一个十八岁的人叫叔叔,也没什么大不了。

走至一边坐下,殷珩看了一眼两人,敛去笑意,表情变得严肃。

“淮城外的海上,燕国这几日不怎么太平,依你们看,这件事情——”殷珩望着面前的人,想了想:“怕是近期有动作。”

“大人的意思是想?”

“苦练三年,难道玄云军上下不想一战成名吗?”

童震的眼睛一下亮了,下意识看向李成晟,两人立即一脸期待望着殷珩——谁参军不想一战成名?那是光宗耀祖的事情,更别说,这三年里,边疆太平,将士们日日都在反复操练,却奈何没有和敌人正面交手。

苦于没有实战经验,也有不少对玄云军的质疑声冒出来。

要不是有殷珩和薛显两人撑腰,还不知道会被议论成什么样。

“大人此话当真?”

“情报不假,不过这件事,我还在和陛下商量,六部尚书意见不一,还不确定,不过——”殷珩盯着童震:“这一战,不能败。”

蛰伏三年,玄云军就为了这一战能重振士气,也是全军上下能一战成名,一雪前耻的机会,一定不能败。

殷珩见两人的神情,起身负手站在地形图前:“朝廷上下多少双眼睛盯着,燕国、北凉也盯着,一旦败了,那玄云军便再不会有翻身之日。”

“大人——”

“这个军令状,是敢接还是不敢接?”回身望着两人,殷珩笑了下:“若不是玄云军出战,那还有别的大营。”

童震和李成晟一听这话,立即起身道:“接!”

有什么不敢接的?难道还有比现在更差的情况吗?

不过是临海之国,这又有什么好怕的,玄云军上下,早就等着这一天,利刃出鞘,杀个片甲不留。

殷珩挑起眉梢,面上露出笑意,郑重点了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