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第 18 章(2/3)
宋均之不会深究小姑娘到底是为什么进来,毕竟今天一遭,怎么看都是无妄之灾。
温言安慰了几句,想起小姑娘之前和他在茶楼里闲聊的经历,宋均之让徐若若在石凳上等他一会儿,就径直去了屋子里头。
待宋均之走出来的时候,手上拿着一个红木盒,做工还挺精致的。刻有五福临门雕样,不能说栩栩如生,但可以赞一句雕工细致。
宋均之缓缓将木盒置于石桌之上,“方才过于着急,拽你进来的时候急促了些,以至于你手上的东西落了一地。
想来是不能再食用了,恰巧昨日我有位友人,自北平而来,带了五福斋的糕点。虽说他家的京八件不算出彩,但在北平诸多糕点铺中也属中上。
我记得你之前同我说过,喜爱其中几味。这一盒点心尚未动过,若你不嫌弃,可以带回去尝尝,也算是刚刚那一地零嘴的赔礼了。”
宋均之这一番话说的细致入微,刚刚明明是徐若若自己受惊之下,没将东西拿稳,他却将过错揽到自己身上。
甚至记着之前徐若若的闲聊之语,将友人特意从北平带来的,想予他尝尝故都旧味的糕点留下。又担忧徐若若推辞或是觉得心有负担,寻了由头,变相赠予她。
宋均之行事稳妥,不似冲动意气的年轻人,让人不自觉信任依赖,仿佛只要有他在,再困难的事也能迎刃而解,明明他自己也才二十出头。
抛开这些不提,与宋均之相处,确实让人觉得舒适安心。徐若若刚刚还心有余悸,同他聊了这么一会儿,经他数句安抚,就已经恢复如常。
此刻已经思绪清明,能和宋均之正常交谈,虽然心中因为某些原因,还有所牵挂,但是不时还能随着宋均之的话有所开怀,气氛愉悦。
宋均之处事稳重老道,但是并不迂腐,还很贴心的帮徐若若将木盒打开,让她可以先尝尝。
徐若若一看到盒中精致的糕点,眼睛就有些移不开。
徐若若原先是没有听过五福斋这个糕点名字的,还是宋均之和她提过之后,心里记着。后来偶然一次听说书先生讲闻的时候,提起了这个名字,就分外注意,才知道这五福斋的来历。
原来,这五福斋在北平中颇负盛名。据传,是乾隆年间所开,是百年老字号,第一代主人是从宫中荣休养老的御厨,有不少秘传的糕点方子,一代代传下来,不断改进,在北平的糕点铺子中更是独占鳌头。
有好事者,私底下还为五福斋冠以京师糕点第一的名头。
不过,徐若若所听到的其实不完全,这五福斋的名头大,不仅是因着味道,更是因为其价格的高昂。
说实话,这糕点到底当不当的起这个名头是难下定论,但是若按价格昂贵,则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了。
五福斋的糕点样样精致绝伦,便是用来装糕点的用具,也不是普通的油纸包,而是上好的红木料子,请了专司雕刻木活儿的匠人,独家制下的图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