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第五十二章(1/2)
是夜,秦国公府陷入一片安静,巡逻的护院训练有素,重重严防,把顾烈的院子守得连只苍蝇飞不进去。
房间只留了一盏夜灯,床里传来的呼吸声平缓绵长。
正逢秋雨时节,一声雷鸣夹着闪电,惊得整座西京城起次彼伏的狗吠,有婴孩的人家,不时传出婴儿哭声。
顾荃坐在大厅,脸上表情严肃,盯着门外,不时看一眼身边的苏南。
“这件事,你们真不打算和我哥说?”
“刘勤动手太快,来不及了。”苏南摇头,就算是知道顾烈的不治之症是假的,但这个时候绝不能让顾烈出头。
一旦顾烈出头,朝堂上势必会对秦国公府更有不满,如今顾从伍远在朔州,仅凭着顾烈和顾荃兄弟俩,秦国公府不能出事。
何况,这是楚昭炎的意思。
雨点砸在瓦砾上,顾荃被吵得有些心烦,又不得章法,只好起身来回走,恨不得冲到外面去看看情况。
“大理寺那边有裴书,不至于会出事,刘勤千算万算,也算不到赵长亭会给我们报信。”
兵部尚书王启因为河东一事,已经被削去官职,留在家中等待审查,赵长亭有顾烈提携,加上是个有才之人,楚昭炎也就顺水推舟,提拔赵长亭为兵部尚书。
王启对下苛刻,赵长亭身为侍郎期间,两人屡次不和,多半是关于兵部隶制的问题。
河东兵变导致了两人分道扬镳,赵长亭自然不可能任由王启继续帮着刘勤和徐桧联系,他有私心,但更多是为大楚着想。
任谁明白,一旦起了内乱,必定是民不聊生,那江山社稷就完了。
必须要先除掉刘勤这个隐患。
“你们是什么时候开始观察刘洹的?”
“从你哥坠马开始。”
“从那个时候起,你们就一直在注意刘家的动静?”顾荃愣了下,不由对楚昭炎的心思生出几分敬佩。
竟然从这件事上就开始关注刘洹,当时的情况,应该不会很明确的指向是刘家的人做的,毕竟,国公府在朝中树敌不少。
一是太过得势,自然树大招风,另一个则是因为顾烈太过嚣张,行事张扬,自然被人讨厌。
想要顾烈命的人,不止刘家。
“这件事,你哥应该也能料到,现在最好的安排就是,顾家不被牵扯出来,这件事情于公于私,交给刑部和大理寺处理是适合的。”
“刑部二司的张部司也去了?”
“恩。”
有经验丰富、心思活络的张衡在,加上裴书,对付刘勤父子应该不是问题,只不过刘勤大概想不明白,怎么没早一点把刘洹送走。
不留在西京兴风作浪、胡作非为,也不至于成了自己落入被人手中的把柄。
雨声溅大,一直守在厅里的两人,忽然见到外面走来一人,立即起身迎上前,果然是严辖来了。
“人已经到大理寺,陛下过去了。”
“宫里呢”
“长公主守在宫里,主要是……太后那边需要人看着,否则,连夜审问刘勤的事,怕是会被打断。”
“刘洹是——”
楚南知道楚昭炎一向是雷厉风行,这件事情牵扯颇多,所以才会一再布局,等着刘洹自己入网。
但他不太清楚刘洹到底是做了什么,上回宣威将军之女的事能压下,这回要不是严重到能捉拿刘勤,楚昭炎不可能轻易动手。
不能一击毙命,那就平白给自己留下祸患。
尤其是现在顾烈的处境,楚昭炎不可能不顾及。
“假玉玺。”
严辖看着两人,面无表情说出这两个字,见两人表情如出一辙,只好道:“九王殿下,请随我去兵部,兵部那边,怕是得您亲自去。”
“明白。”
楚南点点头,朝顾荃看了眼,沉吟片刻后交代:“守住国公府,千万不能在这个时候出事,否则前功尽弃。”
一旦国公府陷入陷阱,之前做的一切布局是白费。
楚昭炎不可能不管顾烈。
顾荃从假玉玺三个字里回过神来,不敢想刘洹居然会做出这么大逆不道的事,更不敢深想为什么恰好楚昭炎他们能捉个现行。
朝堂之争向来如涡流一样难以揣测,顾荃只想护住国公府,旁的他不想去碰。
“放心,难道我堂堂秦国公府二公子,连自家大门和院子守不住吗?要让老头子知道了,能把我押到军营里吊起来打一天。”
顾荃朝两人看去,回身走到一边坐下:“事情结束前,我保证国公府不会出半点岔子。”
闻言楚南和严辖自然不耽误,点点头便转身撑着伞往外走。
大理寺地牢,刘洹面如死灰坐在地上,盯着通风口透进来的光,忽然猛地挣扎起来,伸手抓着链子。
“放我出去!我爹是国舅,你们算什么东西!敢抓我!要是让我爹知道,一定把你们通通杀了!”
“放我出去!我是世子,我姑姑是太后,你们这群人,凭什么抓我——!”
门外隶卒看一眼刘洹,摇摇头转身继续守着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