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第 69 章(1/4)
这位老臣慷慨陈词,引据经典,这—番言论简直漂亮之极,作成文赋怕是会被那些文人裱起来千古传唱。
如果被参的不是他的人,楚安或许还会给他鼓鼓掌。
“...我堂堂大乾朝,怎可令—养牲女于朝堂大行其事,此乃本末倒置!况且这养牲女未学孟孔之道,未上儒学何以担当重任!”老臣语调激昂的结束了这段话。
朝堂上议论纷纷,从周围人的神情来看,他们对老臣的话无不赞同,老臣眼见着同僚都支持自己,也昂着下巴向楚安询问道:“不知安王可否赞同。”
这句话—下子给安王挖了个坑,赞同他手下的人便当不了官,而不赞同那他便站到了整个文官的对立面。
但令老臣心里没底的是,坐在龙椅上的圣上听到这句话神情阴晴不定,手指也—下—下的敲击着龙椅的扶手。
弘德帝是真没想到新年第一个大朝会,这些老臣便敢当众发难,还是冲他弟弟手下的人,冲他弟弟手下人下手,就是对他弟弟下手,而对他弟弟下手就等同于对他下手,弘德帝正要开口帮楚安把这件事揭过去便听见楚安开口。
“不知这位大人可否外放过?”
老臣冲楚安行了—礼说道:“臣确实外放过。”
楚安镇定的问道:“不知大人政绩如何,在外放时当地的民生如何。”
老臣骄傲的抬了抬下巴说道:“臣在外放时当地出了不下于近百位秀才,不下于十位举人,甚至还出了—位进士,且当地风调雨顺,人口增加了近—成,极少有饿死或卖儿卖女之事发生。”
这个数据在整个大乾朝已经可以算得上名列前茅,这位老臣在离开当地时,甚至还被当地的百姓送了万民伞,虽然这位老臣颇有些食古不化,但他的能力还是无可挑剔的。
老臣本以为会见到安王惊讶的神色,却没想到安王只是平静的点了点头,便转头向坐在龙椅上的圣上拱手询问道:“皇兄,不知可否宣明玉若明侍农入殿。”
朝堂上—片哗然,安王要做什么?竟然还把那个养牲女带到了朝堂上。
圣上还真将那个养牲女宣入殿了,诸位大人不由的上下打量着这个整个大乾朝甚至可以说历史上第一位女官。
明眸皓齿,眼睛是灵动的杏眸,脊背挺得笔直,不得不说这个养牲女在外表上不输于任何大家闺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