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临汾原料供应地!(2/4)

余华随即给出自己的观点:“再退一步讲,假如日本人没有攻破山西,他们也可以派遣轰炸机飞入山西境内,对钢铁厂设施进行轰炸破坏。临汾在山西属于地标之一,位置很好找,我相信日本人早在很久以前就绘制了山西全省的地图,不像陕北地区,日本人对陕北的地理信息了解几乎为零。”

“临汾适合在和平时期修建钢铁厂,而不适合当前的环境,从卢沟桥到这里,直线距离只有650公里。”

这个年代的航空导航基本采用地标领航方式,飞行员通过天文罗盘确定航向,再经过计算距离预估飞行时间,而后通过目视发现地面标志物,最终确认方位。

这是最原始的航空导航方式,也是现如今最先进的航空导航方式。

临汾作为山西重镇,本身就是地面标志物,日军飞机想要实施轰炸毫无问题。

反之陕北地区就不一样,除了延城和榆林等少数几座县城外,人造地标少得可怜,能给天空中飞机提供的导航信息更少。

地面标志物一般是名山、城镇、人造建筑物、铁路、湖泊等等,看似简单,实际上整个导航过程非常复杂且困难,稍不注意,飞机就有迷失航向的风险。

战争和安全,这两个因素必须加入到钢铁厂选址条件,因为一旦选择建立钢铁厂,那就意味着至少数年内不能有所变动,要不然这里生产两个月,那里生产一个月,生产效率将会低到令人发指的程度。

话音落下,林婉和杨修纷纷陷入思考,经过余华这么一分析,临汾的确不适合作为战时的钢铁厂所在地。

“你说的有道理。”

庄前鼎闻言,若有所思,随即明白的想法的确有所欠缺,点头赞同道。

林婉这时出声询问道:“余华,你觉得我们该在根据地哪里修建钢铁厂?”

“暂时还没想好,我们只能先跑遍根据地北部所有地方,而且还要考虑到组织的态度。”余华听到林婉这番话,轻轻摇头。

他不喜欢纸上谈兵,钢铁厂选址权衡考虑的地方非常多,必须经过实地考察才能得出结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