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青铜镜的年代特征(2/2)

“古代铜镜的形制、纹饰和铭文的发展变化,记述了先民们的艺术想像力和社会文化观念,又显现出其铜镜文化自身的系统性和时代性特征,研究这些纹饰和铭文,为我们今天认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艺术和社会意识,提供了实物证据与一个独特的视角。”

“铜镜的平面几何形态,就是通常所说的镜形,从早期的不规则的圆形,到春秋战国后出现方形,唐以后发生多样性的变化,菱花形、葵花形等都在这个时期出现,反映出盛唐时期人们思想的开放变化。”

“宋代继承唐的风格,还发展出具柄镜,但由于铸镜工艺水平总体上开始衰落,使得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铜镜为玻璃镜所取代。”

“自齐家文化开始出现铜镜,4,000年来铜镜在形制上虽然是变化多样,但总体上依然是以圆形为主,这是由于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社会意识所影响,是其中一项形成中国铜镜文化的因素。”

徐子青顿了顿,喝了口茶又补充道,

“这些古董都是我们祖先就给我们这些后代的文化瑰宝~~~”

“而我们这些后人的任务就是守护好它们!”

铜镜的社会文化意蕴对古代发发展极为重要~~

它不仅是古代人民照面饰容的日常生活用品之一,同时它又是一种工艺品,其镜背的纹饰凝结了古代工匠的审美意趣和冶铸工艺,正是由于铜镜精美的工艺美术水平和广泛的使用,其功能便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可见,铜镜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文化意义。

而且它还是古人墓葬的随葬品,铜镜本是日常用品,但由于镜子能反光、能清晰映象,因而被人们引喻出许多社会功能,成为古人墓葬的随葬品。

由于铜镜所具有的「破暗取明」、去魔压邪作用,再加上古代「视死如生」和「诸养生之具无不从者」的观念,人们把生活密切的铜镜同葬,以供死者在阴间继续使用。

另外,在《汉书·霍光传》霍光死后所用「东园湿明」xià • zhù释曰:「东园处此器,形如方漆桶,开一面,漆画之,以镜置其中,以悬尸上,大敛并盖之。」亦说明了古人以铜镜随葬的习俗。

铜镜不但成为古代贵族墓葬中最常见的随葬品之一,在一些小型墓内也常有发现。

当然,王公贵族使用的往往是制作精良、纹饰精美的大尺寸铜镜,而一般的平民百姓使用的铜镜尺寸较小,纹饰属于普通常见的品种。

今天,现dài • kǎo古学根据这些埋藏在古代墓葬中的铜镜纹饰的不同时代特征,为墓葬的断代提供重要的依据,因此铜镜又成为考古断代的标识。

这都是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