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人在江湖飘,难免被树典型(2/4)
秦科长又拿出一份从省科技厅拿来的预查新报告,摊在桌子上:“这个顾辙身上的潜力和成果,还不止于此。我们前阵子、在贵校的补录加试结束后,就注意到了这个考生。还跟贵校几个认识他的教职人员聊了一下,了解情况。
我们查到顾辙有好几个在申的实用新型专利,虽然还未授权,但我们拿着在国知局查到的公开的说明书和全力请求书,去省厅找查新办的人大致评估了一下。
科技厅的相关同志认为,这些技术跟现有技术相比,确实是有新颖性的,不出意外的话,几个月后就能被国知局授权。”
秦科长这番话,外行人乍一听听不懂,不过涉猎过专利制度的应该都懂。
如前所述,哪怕是最容易授权的实用新型,国知局一般也要审半年才授权,最快绝不少于四五个月。而秦科长显然是想更快知道这些东西是否是干货,就去省科技厅做了查新报告。
技术查新是各地科技厅、科技局的一项日常工作,职责就是企业或社会申请人拿来一个技术,让他们快速评估一下有没有可能申请下来专利。
查一下收费五百块,复杂的另外加钱。
他们的意见不能代表国知局的最终决定,但是可以供参考。
袁鸿铭看了查新报告上肯定的结论后,也是跟着点头嘉许:“这个顾辙确实表现非常优异啊,高考刚结束,就自行研发了好几项小创新。
而且看得出来,他这些都是真实的学习训练有所心得、才想出来的,不是天马行空远离生活,估计不会是家里长辈拿成果给他贴金挂名……他怎么了么?”
袁鸿铭顺着夸赞的语气说到最后,忽然就话锋一转,给秦科长搭了一个提要求的台阶。
秦科长也就不客气了:“所以,我也是跟竺院的柳处长讨论过了,小袁,你觉得这个顾辙,够不够资格给他一份入学奖学金?我是说邱成桐奖学金,每学期两万块那种的。”
“这么高规格?!”袁鸿铭也微微有点惊讶,眼珠子一转,“这个么……按说加试补录分科成绩第一的,给点入学奖学金倒也应该,每学期不超过六七千都正常。
但是邱成桐奖学金的规格可有点高了,这还不光是钱的问题,拿到这个奖学金,基本上算是半只脚踏进了将来硕士阶段交流生的圈子,对留学也有帮助。
他表现再好,也只是在高考补录生当中最优异,这个奖学金还是要跟其他竞赛保送生一起争夺的,我们招生办这边,也只能是建议,本来就没决定权,要多方意见评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