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幻境(1/3)
危崖百丈,山风凛冽。
陆有贤眼前这门大有来头,其中别有洞天,乃是一方福地,灵气充沛,百木繁茂,更有数不尽的奇花异草,瑞兽珍禽,为修仙学道绝佳之地。
如此一方灵土,又如何深藏山中不为人所察觉?这还要从春秋战国谈起,那时帝王好生恶死,各地方士兴起,炼丹觅药,窥探长生之谜。
燕国有几名方士,名叫宋毋忌、正伯侨、充尚,他们学有所成,壮志满怀,意在为君王炼成不老仙丹,也为百姓除却生老病死之苦。
三十载光阴飞逝,炼丹之途无比艰辛,历经百余次失败,然君王晚年久病,心烦气躁,雷霆震怒,下令诛杀了不少方士,又兴起杀伐,各地血流成河,民不聊生。
宋毋忌等人眼见君王不仁不义,每日如履薄冰,想要就此罢手,又恐几人性命难保,如若真炼成仙药,让昏君长生不死,那百姓岂不永世受苦?
丹药半成之际,事有巨变,原来三人中的充尚擅自将不老药盗去,连夜逃往了楚地,宋毋忌、正伯侨暗自庆幸,他们本不想丹药落入君王手中,未免殃及池鱼,二人当晚也想脱身,怎知事情败露,让人抓去问罪。
君王本想杀二人泄愤,又恐充尚以此要挟,遂以囚车关押,命人追捕充尚。
而充尚盗药也有原由,其家中有一妻室,恩爱非常,奈何妻子久病不治,已然命不久矣,此次冒死行险,一来痛恨君王无道,其二是为了救他妻子。
回至家中,充尚将前事一并告知,想将不老药喂与妻子,不料其妻甚是贤良,深明大义,将他骂了个狗血淋头,指责他背信弃义,弃友人不顾,竟然誓死不愿服药。
充尚幡然醒悟,当时以为独身犯险,必不会牵连宋、正两人,此刻为时已晚,别无他法,只得带妻子连夜逃离。
时逢列国并起,天下战乱,沿途流民惨状无以言表。
充尚心中五味杂陈,他少时便拜入山门学修方术,如今垂垂老矣,满鬓风霜,渐渐对初心产生了疑惑,年少意气风发,想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救天下百姓于水火,现今人到暮年,却依旧一事无成。
空有半副不老药,能救下一人,却救不了千千万万的人。
大半生颠沛流离,一心求仙,假若天上真有神灵,人间诸般疾苦,难道他们就不管不顾?
楚地湿气重,又逢阴雨连绵,道路泥泞不堪,车马难行,此时追兵已至,充尚只能忍风冒雨背妻子逃往山中,山路曲折,艰险难言,前方又有轻骑拦阻,他只能执剑冲杀,方才脱困。
逃至山顶时,其妻不知怎么呢喃细语,很想说些什么,奈何气息微弱,充尚根本听不清,四下查看无人,他这才缓缓将妻子放下,那一瞬间,便已泪流如注。
原来妻子面色苍白,身后中箭,鲜血满襟,她本就体弱多病,能撑到此时已是强弩之末。
充尚老泪纵横,此刻什么求仙炼丹,什么天下兴亡,尽数抛之脑后,心心念念就是妻子安危,说什么也要将不老药喂给她,怎料其妻始终牙关紧闭,一心求死。
山顶已是绝路,前方只有一处悬崖,充尚心中悲苦,指天怒骂道:“贼老天!我一生敬爱于你,不惜生死,到头来却是家破人亡,你可曾有半点怜悯之意?”
此刻,妻子忽展笑颜,缓缓抬手将充尚唤到耳畔,轻声道:“我也要骂你了,恨你只顾求仙炼丹,这一生都没有好好陪过我,恨你那般忠贞不渝,连我不能生育也能包容。”
听完之后,充尚涕泪交加,温言道:“骂得好!骂得好!以后夫人也要多骂骂我才是。”
这时,电闪雷鸣,大雨如幕,真是悲凉无限,妻子用尽气力在他脸颊一吻,柔情道:“我好恨你呀,恨不得下……下辈子还能嫁给你……”此话说完,悄然而逝。
充尚抱着妻子尸首,放声大哭,年轻时两人耳鬓厮磨,历历在目,一切恍若昨日,人间最苦,莫过于此。
先前追兵畏惧充尚悍勇,不敢贸然再追,不久大队人马已至,兵合一处,披甲上阵,用铁链拴住宋毋忌与正伯侨二人,合围上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