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9(1/3)

加了一个指头:“四百万两,,我们经商不易,还轻大人见谅,没法儿再多了。”

赵肃面露讶异:“沈兄说哪里话,我本来还想说再加五十万两也就是了,既然你们这么慷慨,我也只有代朝廷却之不恭了。”

沈乐行差点吐血。

赵肃见好就收,笑容为敛。“这四百万两,代表的是那些人?”

沈乐行报了一些合作的商行,大都是闽浙一带世代经商的巨贾,有回春堂这样经营药材的,也有布匹丝绸、玉器瓷器的,其中还包括广东的两个经商世家,这也是他来到这里,并获得赴宴资格的缘故。这些人是朝廷开放海禁的首先受益者,目光也要比常人更加长远些,他们看到了海上自由贸易的巨额利润,也看到了其中的风险,如果能与朝廷合作,自然是求之不得的美事,所以与赵肃旧识并有交情的沈乐行,就成了全权代表。

“你们需要什么?”

沈乐行到:“如今各个口岸开放,来大名贸易的泰西人和南洋人越来越多,从大名进口瓷器丝绸运往他们的国家,所以我们希望朝廷能赐予权限,在这些贸易中,获得相应优先权。”

如今中国人出国贸易,只要交足税费,就没有其他限制,但是西洋人来中国贸易,却往往要先于市舶司打交道,有市舶司给他们介绍相应的生产商,沈乐行要争取的,就是这个优先贸易权,这个权利所能带来的利润,自然值得他们付出这四百万两的代价。

赵肃认真听着,手肘靠在椅子扶手上,微微侧首,穿这竹叶青色的衣裳,头发简简单单束起来,用一根白玉簪固定住,没有试下流行的那些配饰,模样却说不清的俊俏风流。

沈乐行一边说,还要一边分心看他的反映,眼见他白面无须,先是有些奇怪,后来又冒出这样好像也挺精神的,回去自己试试的想法,说完便眼巴巴等着赵肃的回答。

“泰西人来华,多是看中瓷器茶叶,回春堂做的是药材生意,有什么想干?”

沈乐行道:“我们根据泰西人的习惯,把一些药材研细了放入香袋里,这些物件根据里头功效不同,分门别类,已经卖了好几批给濠境那边的弗朗机人,据说弗朗机人把这些东西放入他们长用的怀表、枕头里,很受欢迎。”

赵肃想起这时的欧洲人,还没有经常洗澡的卫生习惯,需要大量的香粉香水来掩盖身上的味道,但香水只能掩盖味道,自欺欺人,没有治病的效果,因此阻止不了许多疾病蔓延开来,而中药材里,许多具有安神定气,祛病健身的作用,对他们来说,自然大受欢迎。

他慢条斯理道:“如果取得贸易优先权,你们所得到的好处,要远远大于四百万两啊。”

沈乐行的笑脸又快绷不住了:“大人……”

赵肃笑了笑:“我可以上奏朝廷,举荐你们,但这个贸易权,不能是永久的。”

“您的意思是?”

“五年。四百万两买你们所有人的优先贸易权五年。五年之后需要竞标重新购买,价高者得,而在这五年里,你们每家需要捐一笔钱,作为朝廷建造新书院的经费。”

沈乐行看了他半响,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大人,您不经商,实在是暴殄天物了。”

赵肃没搭理他,接着前面的话:“当然,建书院这笔钱,你们可捐可不捐,但是捐了钱的人,将来可以让他的子弟免费入读。”

沈乐行叹了口气,说道:“大人,不是在下说丧气话,捐钱没问题,大凡经商有成的人家,都希望子孙后代能出几个科举进士光宗耀祖,自然会把子弟送到名气大的书院里去,您这书院……只怕免费一说,并不足以吸引人。

赵肃笑了起来,“话别说得太早,这个新书院教的东西,与以往那些书院都不一样,指不定你们将来向上都排不上名额了。”

沈乐行试探问:“莫非教的是王学?”

赵肃的老师戴公望的王学门人,他有这么一问,也不奇怪。

赵肃摇头,“这些不妨以后再说,如果你没意见就先这么定了。另外,我还有一件事,想拜托你。”

沈乐行被他坑得狠了,闻言警惕起来。道“大人请讲。”

“你可去过濠境?”

“去过。”

“见过弗朗机人的舰队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