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9(2/3)

此时西班牙国王还没有兼任葡萄牙国王,但两国关系已经非常密切,欧洲海上霸主就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舰队,其中以西班牙为主导,而葡萄牙的海军比起其他国家,也同样是强大不可战胜的。想要打败敌人,就要先了解敌人。赵肃比任何人都迫切的想要看此时看欧洲的海军水平,他虽然对造船称不上精通,但这两年为了万里号,也死记硬背了不少图纸,知道不少基本入门知识,孰强孰弱,总要亲眼看看了,才心里有数。这就是他想亲自去濠境的原因。

“见过几回,船桅甚高,船帆甚多。”沈乐行对船的认知也仅止于此了。

赵肃沉吟道:“我想去濠境一趟,你有办法么?”

赵肃把薛夏留下,一方面是表示信任之意,另一方面也是不避着皇帝,因为他知道薛夏必然有随时与朱翊钧联系上的方式。

薛夏在一旁听着,虽面无表情,却暗自称奇,从没见过像赵肃和沈乐行这样的“叙旧”。说他们毫无交情,偏偏颇为熟稔,要说他们交情深厚,又是各自为着公事,互不相让,眼看赵肃三言两语就让对方多付出两百万两银子,心中顿时敬仰有加,觉得这位尚书大人不该呆在工部,而应该去户部。

然而眼见谈话主题一变,赵肃竟然要亲自去濠境,薛夏急了起来:“大人!”

他可没忘了离京之前皇帝的三令五申,不允许赵肃亲自犯险,但又不允许他们对赵肃不敬,凡事要听从赵肃指挥,这可难为了薛夏,心里还祈祷别让自己碰上这种情况,谁知道怕什么就来什么。

在皇帝左右几年,薛夏也有些了解陛下对这位赵大人的看重程度,若真有个三长两短,只怕自己也不用回去领死了,寻个海跳了,那就得了。

作者大大说:明天同一时间还哟一章!!

第100章

对锦衣卫三个字抱着高度戒备心的沈乐行冷不防被薛夏吓了一跳,又紧张起来。

赵肃依旧安之若素,笑睇了薛夏一眼:“薛大人,有话待会儿再慢慢说不迟。”

薛夏想想也是,心想待会儿就算痛哭流涕怎么也要哀求赵肃留下来。

沈乐行也定了定神:“在下认识一个泰西人,是个传教士,我们称之为西儒,大人知道传教士么?”

见赵肃点头,他便续道:“此人对大明甚为仰慕,希望能与官府见面,不过范大人似乎对此没什么兴趣,而且朝廷目前还没有允许西洋人进入内地,所以他只能在广州府范围内活动,寻找机会北上。”

“他的目的是?”

“面见皇上,请求皇上允许他传教。”

“他叫什么名字?”

“范礼安。”

如果赵肃是一个历史学家,对这个冷门的名字也许还会有一点印象,但他不是,所以听了也没什么反应,只道“你与他过从甚密?”

沈乐行道:“见过几回,他是意大利人,一心传教,与占据濠境的佛郎机人非是一路,如果大人想到那里去,”他小心翼翼地瞄了薛夏一眼,“在下可以联系他,代为引路。不过为了安全起见,在回来之前,大人最好都“要暴露身份。”

沈乐行并不知道,范礼安虽然是意大利人,但他所在的耶稣会,却是西班牙人建立的,不过他有一点是说对了,现在耶稣会对东方的态度,旨在传教而已,能够觐见中国官员,并得到许可进行传教,对传教士说已经是天大的福音,他们暂时还没有几百年后西方列强用炮火打开远东国家的实力和野心。

薛夏杀气腾腾的怒视传过来,沈乐行不自觉瑟缩了一下。

赵肃沉吟了一会儿,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主意,此时离麦哲伦环球航行已经过了五十多年,受大航海时代影响,欧洲人的脚步越走越远,天主教传播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只不过中国由于之前的闭关政策,除非是官方认可的朝贡使节,否则要进入中国极为困难,天主教的传教士们几次想面见官府甚至皇帝,却都不得其门而入,如果赵肃这种级别的官员愿意接见他,对于范礼安来说自然是天大的福音,怎么还会去想对他不利,所以赵肃的安全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薛夏显然并不这么想,在赵肃与沈乐行确定了见范礼安和去濠境的时间之后,沈乐行很有眼色地告辞离去,他一走,薛夏立马就给赵肃跪下了。

“还请大人收回成命!”

赵肃伸手扶他:“薛大人起来说话。”

薛夏不动,一副你不答应我就不起来的架势。

赵肃收手,喝了口茶,慢悠悠道:“薛大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