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29(1/2)

河滩上站住脚。还有。如果发现杨玄感的叛军大部队,不要急着交手,先派人回来通知我们,明白了吗?”

斛斯万善点了点头,行了个军礼,从卫玄手中接过一枚令箭,转头而去,十几个亲卫骑兵护着他那铁塔般的身形,一路飞尘,很快。就消失在了潼关的十二连城内。

卫玄叹了口气,转头看了一眼庞玉。又微微一笑:“庞将军,你好像一直都很担心啊,这两天都一直闷闷不乐,只怕不止是为了这潼关之事吧。你究竟在担心什么,现在能不能对本帅直说?”

庞玉咬了咬嘴唇,看了一眼站在身边,沉默不语的李大亮,说道:“大亮,你跟大帅说说你的担心吧。”

卫玄轻轻地“哦”了一声:“居然是李校尉想的事情,那你就直言吧,本帅很乐意听听中下层军官们的想法。”

李大亮点了点头,说道:“卫大帅,请问在您的眼里,杨玄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卫玄的脸色一沉,说道:“李校尉,慎言啊,杨逆是大逆罪人,没有任何同情和怜悯的可能,前几天我们在华阴做的事是为了什么,你是聪明人,不需要本帅言明吧。”

李大亮正色道:“卫大帅,卑职不是为杨玄感求情,而是兵法有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当然是要和杨逆的叛军决一死战,但是只有对杨玄感,李密的性格,个性都非常了解,才能知道他们下一步的动向。”

卫玄的脸上神色稍缓,点了点头,说道:“李校尉,你说得对,那你说,杨玄感是个什么样个性的人,他接下来会怎么做?”

李大亮的眼中冷芒一闪:“卑职以为,杨玄感是个重情重义,极重亲情的人,所以他接下来,一定会全力对付我军,而不是再围攻东都了!”

卫玄的脸色大变,厉声道:“李校尉,你要为你的话负责。”

李大亮毫不退缩,正色道:“卑职当然会为这句话负责,杨玄感就是起兵造反,也不忘了通知远在辽东的两个弟弟逃回,而大兴城里他的两个弟弟,也是接到了通知的,但根据我们的审讯,他们是自愿留下,以为杨玄感争取时间,所以杨玄感是个极重亲情的人,甚至不惜让自己的起兵之事为此冒很大的风险。大帅,您觉得属下的分析,有错吗?”

卫玄叹了口气,点了点头:“你说得很对,杨氏一门,确实是不象其他的关陇世家一样分家,而是兄弟叔伯子侄都是阖门居住,这回杨逆起兵,在家族内也是人尽皆知,却无一人走漏风声,也可以看出他们这一家子,重家族关系胜过对国家的忠义,也正是因此,本帅才要在出兵前,把他们所有在关中地区没逃得掉的宗族全部杀掉,鞭杨素老贼的尸,这是他们应得的!”

李大亮的神色平静,不慌不忙地说道:“可是这个消息,应该会很快传来叛军的军中,杨玄感若是知道亲人被杀,老父的尸体被挫骨扬灰,大帅,您觉得他会怎么想,怎么办?”

卫玄的嘴角勾了勾,沉声道:“他当然是怒不可遏,但以杨玄感的个性,毕竟现在是在主帅的位置之上,要为全军上下数万,乃至十万叛贼来考虑,放弃围攻东都,一怒直入关中,并不适合。就算他冲动想做这样的决定,李密这个奸贼也会阻止他的。”

李大亮笑道:“卫大帅,其实您心里是希望杨逆能掉头,直扑函谷关的,这也是您尽诛杨氏一门,对杨素挫骨扬灰的真正目的,对吗?”

卫玄的脸色先是一沉,转而渐渐地眉头舒展,笑道:“李校尉,你还真不简单,连本帅的意图,也都猜到了,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李大亮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不敢,其实一开始卑职也没有想到这点,是卑职的一个好友提点,才领悟到这层的。”

卫玄的脸色一变:“哦,好友?关中世家子弟的后辈中,还有这样的俊才吗,是谁?”

李大亮微微一笑:“此人乃是京兆杜家的人,姓杜,名如晦,与卑职也算是幼时好友了,不知道卫大帅有没有听说过此人?”

第一千四百零三章杜断专行(28更)

卫玄的双眼一亮,说道:“杜如晦?是不是先帝朝时的工部尚书,义兴公杜果的孙子?”

李大亮点了点头:“卫大帅好记性,正是此人!您和杜尚书很熟吗?连他的孙子都记得?”

卫玄笑着摆了摆手:“本帅和杜果虽然同朝为官,但交情不算太深,只是泛泛而已,之所以认识这个杜如晦,是因为本帅和前任吏部尚书,负责挑选天下官吏的渤海高构(高孝基)很熟,他曾经亲口跟本帅说过,二十岁左右,年轻一代的才俊之中,杜如晦,李密,房玄龄这几个,是难得的俊才。唉,可惜啊,李密遇人不淑,竟然投靠了反贼。实在是遗憾。”

 。;说到这里,卫玄的眉头一皱:“这杜如晦不是被推荐入宫当了宿卫,后来外放县尉了吗?这次难道他是带着本县的府兵前来应募从征?可是本帅下过令,各郡县的司马和县尉要留守原职,由副手带兵从军啊。难道,这杜如晦不在任上了?还是得到了破格的升迁?”

李大亮正色道:“卫大帅真的是好记性,连一个小小的县尉都知道,不瞒您说,杜如晦到任滏阳县尉之后,因为不愿意执行在河北征收重税的命令,所以弃职而去,回家赋闲,这回卫大帅征兵之时,他们杜军因为是军籍,所以杜如晦又以军士的身份从军,正好同在庞将军的麾下,卑职也是前几天才与他偶遇的呢。”

卫玄点了点头:“原来如此,唉,陛下征高句丽的大事。也确实让河北山东一带的民力损耗。即使是杜如晦这样的能吏。也无法维持,这大概也是现在河北那里变民四起的主要原因,杨玄感这回之所以能登高一呼,万千反贼响应,我大隋的一些政策,也确实有值得商讨之处。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眼下的首要任务,还是平定叛乱。稳定天下。这杜如晦肯自愿从军平叛,对大隋还是忠诚的,事后本帅也会上奏,再对他的忠义予以嘉奖,保他做官。”

李大亮微微一笑:“大帅,正如您所说的,杜如晦是为了报国,而非求富贵功名,这做官之事,只怕他也未必肯。”

卫玄的脸上闪过一丝惋惜之色:“哦。是吗?那太遗憾了,不过这是后话了。现在本帅要出关迎战叛军,需要智谋之士出谋划策,你刚才说的杨玄感的性格,会决定他的战法,这个主意很好,可是本帅的身边却无人想到,杜如晦身为一个军士,却想到了这层,李校尉,你能不能把杜如晦现在引过来,本帅想要见见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