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第29章(1/2)

秋收这段时间,乡下的社员们忙,县城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儿也忙,大家忙着囤菜,和人换东西,手里的各种票自然就不够用了。

云端拿着她厚实的家底找上罗桂芳,还是和去年一样,托她帮忙换酒票,她要买几坛子酒。

这个活儿罗桂芳愿意干呀,说起来是麻烦她,实际上也给她机会和厂里的人拉拉关系。

“这事儿交给我,我肯定给你办妥当。”

“那就先谢谢婶子了。”

暑假从东北回来,她陆续给梁辰爷爷奶奶和小叔叔寄了一些药酒,都是她去年泡的,老酒她舍不得动。今年要多泡点药酒,以防以后药酒不够送人,动用上年份的药酒。

罗桂芳的动作快,在云端准备去金水市的前一天,就把酒票换回来了,都没跟云端提,照样叫自己的男人就把一百二十斤,总共四坛酒搬回家。

张红明擦了一下汗:“你小师叔也换了酒票,今天从酒厂搬了一坛酒回去。”

云端说:“估计也是泡药酒。”

她从东北回来的时候给小师叔送了不少好药材,加上他自己手里还有一些,足够做一坛药酒。

张红明不好意思道:“我想跟你买一斤养肾酒,我娘估计是这段时间换菜累着了,这两天早上起来都捶腰,说身上不舒服。”

“家里有现成的,你等等,我去给你装一瓶。”李婆婆一直挺照顾她,一瓶酒哪里说得上买。

云端装的去年的药酒,大概一斤,递给张红明。

张红明从兜里掏出一块五,说什么都要给钱。

“张叔,给钱就见外了。”

“怎么就见外了,咱们一码归一码,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药酒是酒也是药,买药的钱不能不给,否则病断不了根。”

不等云端再说话,他把钱拍在桌上,转身就走。

他想过了,酿酒厂里的酒一块钱一瓶,一瓶药酒怎么也值一块五。

张红明提着药酒回家,给他娘用,李秀芬第一反应:“给钱了吗?”

“给了。”

李秀芬这才露出笑容,挺好,他们家穷归穷,不能占别人家的便宜。

罗桂芳切菜切得噔噔噔地响,劝慰道:“娘,明年您别这么辛苦了,上年纪了可不兴这样折腾。等明年要换菜的时候,我和红明请一天假,我们俩去换。”

张彩玲默默举起手:“我也去。”

张建军皱眉,万般不乐意:“那我也去吧。”

李秀芬哈哈大笑起来,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哪里有你们说的那么严重,我养几天就好了。”

都是从小苦过来的,累点不怕,一家老小没有吃的那才是最难受的。她吃过的苦,不想儿孙也过那样的日子。

家里的酒买回来了,云端不着急泡药酒,第二天早上出门之前,交代梁辰中午去小师婶家吃午饭,晚上也睡在白家,等她明天上午回来。

“我可以自己做饭,晚上我回家睡。”

“不行,我不放心。你听话。”她在家的时候有她看着,可以让梁辰烧火做饭,但是没有大人在,留他一个人在家,她心里始终不放心。

“好吧。”

云端摸摸他头上的呆毛:“头发都长长了,等我明天回来,下午带你去剪头发。”

“好呀。”

母子俩走到居委会那里分开,梁辰去学校,云端去河对面的车站。

金水市一如往常,西门和北门的百姓看着更加体面家境更加殷实,南门的人看着更加穷困一些,身上的衣服补丁摞补丁的也不少见。

秋天的阳光还是如此炙热,家家户户都抓紧入冬前的时间,把冬天的棉被、衣裳拿出来晾晒,等入冬之后好用。

郑家也在晒东西,这次云端来,发现郑家多了个女人。

老郑头叫云端过来坐:“这是郑述媳妇儿,你可以叫一声大嫂子。”

云端冲她点点头:“大嫂子好。”

刘桃温柔地笑了笑,没有答话,转身进屋了,还把门关起来。

云端坐下:“之前只见过你儿子和孙子,大嫂子什么时候回来的?”

“夏天的时候回来的,她会刺绣的手艺,原来被召集到刺绣厂绣什么东西,走了一年多,今年才回来。”

“咱们这里没有刺绣厂?”

“没有,成都那边有蜀绣厂。”

他们家虽然没落了,东西都捐出,但是能保住家里的房子,也是一家人苦心经营得来的。

去年被打压找麻烦,一家人没了工作和收入,原本以为房子保不住了,谁知道她媳妇儿被请去成都蜀绣厂,让那些动了心思的小人又偃旗息鼓了。剩下一个没眼色的罗二狗,也被他料理了。

后头料理了罗二狗之后,儿子重新有了工作,儿媳妇儿也拿到了工资寄回来,他这边又和云端搭上线,家里的日子一下好过起来。

云端点点头,坐下和他商量,这次想换些什么。

老郑头站起身:“我带你去屋里看看。”

云端大半年没来,他这里存的东西不少,一时半会儿搬不出来,不如带云端去屋里看。

云端去看过之后,挑出了两幅字画:“这两幅我看不懂,麻烦您退回去。”

行里面的人说看不懂,意思就是假货!

老郑头气不打一出来:“我去查查谁送来的,老头子我真是人老眼瞎,还被糊弄了。”

“您也别生气,一样米养百样人,在所难免。”

两人谈好了换的东西之后,没过一会儿,郑家的老邻居们都来了,这一次他们不仅要粮食,还问云端有没有票。

云端手里的票大多用去换酒票了,倒是还有一些。

“你们要什么票?”

“要一些糖票。今年家里好过了点,等过年也给家里孩子买点糖吃甜甜嘴。”

“这个我有。”

不过要等等,等她去李平武家走一趟。

老规矩,确定好交换的东西之后,云端先带走了一些东西,剩下的她晚上再来拿。

云端和往常一般,出了郑家之后,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去陶艺馆。

“吱吱。”

毛毛看到她,赶忙拉着她搬东西。

天坑里的水果又熟了一批,放在树下的筐子装满了,赶紧给它换新的。

一楼的陶艺馆里,放眼望去,空地儿都被一筐筐水果占满了。

“你等等,我把杏子送到餐厅后厨烘干,给腾点筐子出来。”

“吱吱!”

“等我回去做一批果酱,把这些水果耗费一些。”

“水果罐头也做一些,反正梁辰喜欢喝糖水,满足一下他的愿望。”

天坑里每一样水果数量不多,但是种类多,加一起还真是挺重的。她现在的日子,可不仅仅是水果自由可以形容的。

“等再过十几二十年就好了,那时候一年四季想吃什么水果都有,我冬天拿出桃子、樱桃也不会有人觉得奇怪。”

云端念叨着搬水果,忙活了一两个小时,才把一楼的空间腾出来一点。

也是没办法,水果要保鲜就必须放在大石头周围,一楼要存放的东西太多了,水果只是其中一部分。

看时间差不多了,云端背着面粉去陈晓燕家,她去晚了一会儿,郑晓燕和李平武已经下班回到家了。

“云姐你来了,平武,快来帮忙接一下。”看到云端陈晓燕高兴得很,想接住她背上的东西,想到什么又后退一步叫丈夫过来。

李平武:“晓燕你让开,别碰着你。”

“我知道。”

李平武接下云端背上的粮食,手臂一沉,好家伙,这怕不是有七八十斤吧。

云端锤了锤被压痛的肩膀,笑着跟陈晓燕说:“我暑假带着孩子去军区看孩子他爸,开学了才回来,然后一直忙着,也没时间来看你。前几天去青苗大队换菜,碰到你婆婆,我才想着来你这里看看。”

陈晓燕乐开了花:“我就随口跟我婆婆那么一说,没想到还真碰到你了。”

“我有个表妹在青苗大队插队,就想着去看看,还麻烦你婆婆帮忙照看。”

“咱们都是熟人,应该的。”

说到正事儿上,粮食该怎么换大家心里都有数,云端去屋里歇一会儿,陈晓燕的妈妈给云端送上一杯白开水,云端说了声谢谢。

“不客气,你先坐着,平武一会儿就回来。”

以往都是陈晓燕去叫要换粮食的亲戚,这次怎么是李平武去叫?

陈晓燕笑眯了眼:“我又怀上了,肚子里这个已经三个多月了,他现在可舍不得我辛苦。”

“我说呢,刚才你那么小心。”

陈晓燕凑到云端耳边小声说:“说好了,老二跟我姓。”

“恭喜恭喜啊!”

陈晓燕脸上散发着幸福的光芒:“云姐,你这次手里有奶粉票吗?能换我就换一些存着。这个孩子,就算我有奶,老二估计也喂不了多久,还是要送到我婆婆那里,有奶粉好歹能补贴孩子一些。”

“有,我这里有三张奶粉票,这次都给你。”云端又说:“前几天我见到了你大儿子,聪明又机灵,小胳膊肥妞妞的,一看就养的好。”

陈晓燕很感慨:“我婆婆是个疼孩子的。”

她决定好了,下次回青苗大队,一定给婆婆做一身新衣裳孝敬她。这样不找事儿又贴心的婆婆可不多见。

外面来人了,云端没有出去,陈晓燕爸妈出去接待,把粮食都换给亲戚们。

等外面的人都走了,云端收到钱和票才离开。走的时候跟陈晓燕说:“今年我应该不会进城了,年前如果你想换东西,有空来家里找我。”

“哎,云姐慢走。”

从自行车厂的家属院出去之后,云端想到一件事,看这样子,陈晓燕家的孩子不会都靠着和她换的奶粉票补充营养吧?

等孩子长大,以后回头想想还挺有意思的。

云端轻声一笑,走吧,去郑家,早点换好东西,她明天一早好回去。

熟门熟路地到郑家大门外的巷子,在十字路口碰到对面走来六个人,其中两个人肩膀上还扛着半人高的□□,云端下意识后退一步,躲了过去。

等人走后,她敏锐地发觉,他们去的地方是郑家。

“开门!”

郑家院子里传来老郑头的声音:“谁啊?”

“大伯,是我,有事儿找你。”

“郑强啊,都这个时候了,太晚了,你明天再来。”

“不行啊,大伯,我真有急事。”

听到这儿,云端想起去年郑二伯假古董的事情,心一下提了起来。叫老郑头大伯,怕不是那个郑二伯的儿子吧。

拉扯了半天,老郑头不松口,郑强不耐烦了。他也更肯定,郑家肯定有猫腻。

郑强高声道:“老郑头,你最好现在就把门打开,否则一会儿我把你们撞烂了我可不负责。”

“郑强,你小子出息了,你敢撞我家门试试看。”

“你看我敢不敢。”郑强招呼兄弟们:“给我撞。”

“嘭!”

沉重的撞门声惊跑了街角的老狗,惊慌地汪汪叫。

“哇哇哇……”

刘桃抱着孩子哄:“宝宝不哭,妈妈在呢。”

“嘭!”

又是一声巨响,老郑头站在院子里,听到门栓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要被撞断了。

郑述咬牙:“郑强真是欺负我家没人吗?我要跟他拼了。”

老郑头拉住儿子:“拼什么拼。”

郑述回过神来,赶紧跑进藏东西房间,一会儿之后他马上又跑回来,张口结舌:“爹……爹,你快去看看。”

外面的撞门还在继续。

“老郑头家的门可真厚实。”

“那可不,当年郑家有钱,这个大门花了老多钱,相当厚实。”

“妈的,肩膀都撞酸了还撞不开!郑强,你不会耍哥们儿玩儿吧。”

郑强:“放心,我收到消息了,老郑头家里藏了不少好东西。兄弟们再加把劲儿。”

正在这时,怎么撞都撞不开的大门,突然从里面打开。

老郑头站在大门口,冷眼看着郑强:“你可真是我的好侄子,大晚上跑来我家撞门,还带着人,带着枪,你要干什么!”

郑强轻哼一声:“你自己打开门,正好省了哥几个的事。我今天呢,也不干什么,就是听说你家有见不得光的东西,这不是好奇,带着兄弟们来开开眼嘛。大伯不会不让看吧。”

“不让看又如何?”

“那就别怪侄子不客气了!”

“给我搜!”

老郑头被郑强一下推开,一群人就跟强盗一般闯进去,翻箱倒柜,郑家的女人们惊慌失措,孩子吓的号啕大哭。

郑述她娘哭天抢地,喊着流氓欺负老实人,都欺负上门了,还有没有王法呀。

周围的邻居听到动静,都赶紧过来看看。

“郑强,你说东西在哪儿,什么都没找到。”郑家就厨房的米缸里有几斤米,墙角堆着红薯,屋里柜子可怜巴巴地存着十十斤玉米粉。

“郑强你这个鳖孙,欺负老年人,你不得好死!”

“抢劫了,抢劫了,大家伙儿快来看啊。”

“快去报警,叫公安来。”

“叫医生,老郑头被打晕了。”

一听到没找到东西,围观的邻居们都闹了起来。

老郑头好生生地站在那儿,被几个老伙计按到在地,还捂住他的眼睛。

郑强被门口的一群人吵嚷的头疼:“你们都给闭嘴。”

“个shǎ • bī,你叫谁闭嘴呢?”

“大伙们,把门都堵住,不允许这些人跑了。”

“公安呢,有人报警了吗?”

“去了,去了。公安局不远,快来了。”

一群人把门口堵的严严实实,外面的人叫他们让个路,叫一个老婆婆骂回去:“让什么让,小心让里面的人跑了。”

郑述大声喊:“赵婆婆,是我,郑述,我带着公安来了。”

“公安来了呀,赶紧进去主持公道,郑家都要被砸完了,杀千刀的,一定要那群土匪加倍赔偿。”

刚才情况紧急,老郑头发现不对劲,赶紧让儿子翻墙出去,跑去找公安,要不然就算郑家离公安局只有两条街,也不可能来的这么快。

“谁是郑强,出来!”

几个公安在院子里站了一排,喊完话,屋里的人就跟没听到似的。

郑强此时已经急眼了:“不可能啊,怎么会没有呢?”

“再说一遍,出来!”

跟郑强过来的几个人发现不对劲,一探头,发现不好,第一时间就想翻墙逃跑。

谁知道刚骑上墙头,墙外面的公安就冲他们笑,只得老老实实地回去。

几分钟,一群人双手抱头靠着墙角蹲下,找东西找的快疯魔的郑强醒过神来,嬉皮笑脸地跟公安求情。

“公安同志,我们也没什么恶意,和我大伯闹着玩儿呢,我们都是一家人,我还能大晚上的专门来找我大伯麻烦么?您说是不是?”

“哼,你倒是问问你大伯,你这么说话他同不同意?”

刚才被晕死过去的老郑头,这个节骨眼儿更不会醒过来,双眼紧闭,耳朵就当作装饰,他什么都没听到。

一个公安拿来一捆绳子:“行了,你们是什么货色你们自己心里清楚,我们也清楚,大晚上的我们也不想陪你们折腾,走吧,捆好带回局里关一晚上再说。”

其他人顶不住了,连忙推卸责任:“公安同志,这事儿不怪我们,是郑强说他大伯家里藏着值钱的东西,还说是什么古董,说让我们帮忙找出来,他给咱们一人十块钱。”

“对对对,我们也是被骗,和我们无关啊!”

他们信了,跟着跑过来,结果呢,把郑家翻了一遍,什么值钱的玩意儿都没找到。

郑强气急败坏:“你个短命鬼,瞎说什么了,我什么时候说我家大伯家有值钱的东西了。”

门口围观的人嘲笑道:“真是没脑子的,郑强穷的都快上街要饭了,还能一人给你们十块钱?”

郑家去年闹的事儿,周围几条街的人谁不知道,公安局的人当然也知道,这会儿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就是郑强怀恨在心,想把他大伯一家也送进去改造。

郑家小孙子突然哭起来:“爷爷,我爷爷呢,我爷爷死了吗?”

刘桃双眼含泪:“别哭,你爷爷好人有好报,肯定没事儿。”

“哎呀,郑家真可怜,摊上这么个侄子。”

“上梁不正下梁歪啊,郑老二就是个烂人,能教出什么好儿子。”

“老郑头今天可受大罪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